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科学研究>正文
科学研究

《自然》发文!西安交大研究提出解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短缺新路径

日期:2025-02-21 08:47 浏览量: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基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繁荣与安全的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短缺问题日益突出,2024年10月,在哥伦比亚卡利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各国承诺的资金投入远未满足每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需求。这一巨大资金缺口已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重大挑战。

针对这一挑战,2025年2月13日,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霄教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独立发表通讯文章,题目为《完善金融人才教育,助力弥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Close the biodiversity funding gap by teaching conservation to financial professionals”)。文章提出,应在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生物多样性教育,以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严重短缺。

文章指出,金融决策者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资金投向是推动或制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教育、生态保护等机构应加强交叉合作,将生物多样性教育融入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使其不仅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和经济意义,还能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并认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文章认为,这样的教育创新将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促进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更多资金支持。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最早签署并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持续推进重大保护工程,完善治理体系,保障资金投入。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我国成功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并倡导国际社会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进程。文章为落实“昆蒙框架”的资金机制、发展绿色金融、弥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的发表体现了我校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在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及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的学术积累和社会责任。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431-6

文字:公管学院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