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科学研究>正文
科学研究

【学科前瞻三十年】王友发:

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与未来展望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1-05-26 09:58 浏览量:

5月21日晚,习近平主席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了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在当前新冠疫情起伏反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既鼓舞人心,也发人深思。他就全球抗疫提出五点意见,宣布五大举措,为全球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复苏提出了努力方向,注入了中国力量,展现了大国担当和中国人民的无私贡献和爱心。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讲话精神,将以“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

这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世界传染病大流行的特殊时刻,全世界人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新冠疫情让人类前所未有地深刻感受到,全球健康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幸运的,也为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行动和良好成果自豪。克服了众多挑战,我国很早就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体制和社会治理优势,是全国人民和政府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也为我们应对当前和未来其他挑战建立了坚定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很忧心,印度、巴西等国家疫情的肆虐不仅在危害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给全球健康造成威胁。

在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中国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不仅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也是为了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全球健康学科的未来发展大有作为。

一、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首先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抗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疫苗接种人次最多,免疫屏障正在建立,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作为卫生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员,弘扬抗疫精神,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就是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专业力量,努力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习近平主席讲话的五点意见既是对新冠疫情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抗疫经验的总结,也是向全球分享中国抗疫的有效经验。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更体验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和先进性。中国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福祉,全社会动员,良好地应用新技术新机制,万众一心,成功地克服了巨大挑战,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的疫情,恢复了经济发展和有力地支持了国际上其他众多国家的抗疫工作,可谓是“人心齐,泰山移”。

二、展现中国抗疫担当,贡献中国力量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我国在产能有限、自身需求巨大的情况下,履行承诺,向全球供应疫苗3亿剂,其中拉美地区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至少超过半数的疫苗来自中国。在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为继续支持全球团结抗疫:

中国将在未来3年内再提供3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已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中国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做出决定;中国倡议设立疫苗合作国际论坛,由疫苗生产研发国家、企业、利益攸关方一道探讨如何推进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这五大举措既着眼全局又突出重点,充分彰显了我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大国担当。我们由衷拥护,引以为豪。

习近平主席还指出,在此之前,中国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去年5月,他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5项举措,很多已经落实。克服了很多困难,履行承诺,中国向80多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中国已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中非建立了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工。中国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外,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这些都彰显了中国的担当,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无私奉献。

三、宣示全球团结抗疫的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

健康无国界,科学无国界。健康和科学是促进全球合作和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也是全球健康学者的责任和担当。世界卫生组织是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领导者。二十国集团是全球危机应对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战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疫当前,人类比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需要联合起来,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应对人类共同的健康挑战。然而,个别国家囤积多倍于本国人口的新冠疫苗;有的国家为掩盖自身抗疫不成功的责任,抹黑甩锅,影响恶劣。

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人民是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民族;建设大同社会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此次的讲话再次宣示了全球团结抗疫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将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我国的成功经验和建议将为很多国家和大众带去更多的思考和选项。

四、开展国际合作,共促“全球健康”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并支持国际合作,包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以及无私支持众多的其他国家抗击新冠疫情,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中国2015年以来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为了推动广泛的国际合作。

新冠疫情更新了全世界人民对“全球健康”概念的认知,开拓了全球健康发展的新时代。以前,“全球健康”往往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对中低收入国家的健康援助,主要关注传染性疾病和母婴健康,带有自上而下的优势视角。如今,疫情让全世界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收入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世界各国的命运是紧密连接、相互依存的,单边、割裂的健康观念和政策最终也将损害本国人民、甚至全球人民的健康和利益。这也拓展和深化了全球健康的理念。这种理念指导下,全球健康将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更深层次的全球健康将是各国都能够,也应该发挥作用,都有充分话语权进行沟通与合作。

个人和国家,单个国家和全球紧密相连、休戚相关,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很多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上,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伴随城镇化日益加重的慢性病负担、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新发人畜共患病和其他传染病由于全球依赖产生的快速传播。人类比历史上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联合起来,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和资源,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

随着有效疫苗的逐步推广使用,新冠疫情的肆虐终将落幕,但人类终将与某些传染性疾病共存。尤其要指出的是,日益增长的慢性病的发生率、死亡占比给我们敲响警钟,是更为艰巨的挑战。慢性病占全球总死亡原因的约80%,占我国总死亡原因的约89%。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占全部影响因素总作用的约60%。近年来,联合国已经组织多次高级政府首脑会议,讨论应对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巨大挑战。

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双重挑战以及其他全球性的挑战,唯有全球团结协作,共同推进各类疫苗的接种和健康生活方式,采用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科学、人文科学、政策发展和倡议,都可以在提供科学证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中发挥重要作用。健康无国界,科学无国界。健康和科学是促进全球合作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也是全球健康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如今,中国在各类国际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的各类机构也在努力在全球健康相关领域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满足当前和今后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急需大量的相关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

五、促进学科交融,强化医学健康相关学科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习近平主持会议。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纲要强调,我国今后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强化医学健康相关的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

放眼未来,在促进全球健康、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过程中,全球健康相关领域的中国学者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这在有些大国在推行政治单边主义的今天尤其重要。健康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全球健康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在国际组织—政府—学术界—工业界的互动中,学术界与各个领域均有交集,也是促进各个领域有效互动、合作融合的重要力量。在医学和全球健康领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是享誉世界的、从国际到本地、多领域、多部门有效精诚合作的典范,也是由于人类对于健康的共同追求,将各个相关方紧密结合的榜样。当前,在这些领域中我国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今后将大有作为。

六、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的使命、担当和机遇

西安交通大学于2016年9月正式建立全球健康研究院,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结合医药卫生、信息学、管理、人文、工程等优势学科而创建的高层次科研学术及人才培养平台。它是中国首个成立的全球健康研究院,也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规划的29个研究院中首个成立的研究院。

自2017年以来,研究院通过主办多次“一带一路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等平台,促进了学科融合、跨地区、多国家、跨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旨在成为全球健康的多学科人才汇聚高地和人才培养中心,并推动医学健康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研究院过去几年来的工作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卫生健康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全球健康研究院及其未来的发展就是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量身定制的专门跨学科、学科深度融合合作研究机构。习近平主席新的重要讲话为研究院进一步推动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增加的需求、国家的发展和强大、以及我国在全球治理包括公共卫生等事务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医学健康,尤其是全球健康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作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全球健康学科的未来发展大有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大有作为,它将承接新时代的需求和国家使命。针对当前及今后我国和世界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院将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汇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专家学者,构建国际性的多学科与跨学科合作机制,建立立足中国西部、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世界各国的全球健康研究合作平台,开展跨地区、多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研究,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健康问题的解决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院也将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卫生科研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在这片热土上,在这个具有璀璨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的十三朝古都,我们将和国内外的众多机构和同仁一起,围绕着全球健康相关的重要议题,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推动变革,为“健康中国”建设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积极作用。在全职回国工作之前,在国外几所知名高校学习工作20多年期间,我的科研团队一直与国内保持合作交流,在促进中美科研合作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儿童肥胖和慢性病防控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回到祖国工作,加盟西安交通大学,领导建立中国首个全球健康研究院,从事公共卫生和全球健康工作,开展跨学科及国际合作科研工作,这是我的梦想,也是很好的历史机遇。

认真学习习近平主席“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全球健康研究院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心系世界人民的健康,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让我们铭记并践行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全球健康峰会讲话时的寄语:让我们携手并肩,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努力工作,建设好全球健康研究院,承接好新时代的需求和使命。

王友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的资询专家、美国国家肥胖防控指南制定工作组专家等。曾任美国营养学会营养流行病分会会长、北美肥胖学会儿童肥胖分会会长、北美华人营养学会会长等。自2001在美国高校任教约20年,包括曾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流行病学、环境健康和儿科学教授、系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流行病学、营养学、儿童肥胖防控、慢性病防控、全球健康、大数据、系统科学和移动健康。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多国专家获得一项1600余万美元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U54国际合作研究中心项目。从美国NIH、美国农业部、美国国家宇航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华医学基金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累计获得科研经费约2500万美元,帮助推动并建立了多个大型跨学科、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JAMA、Lancet、 Circulation等国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280篇,部分论文单篇被引用超过3000次。是儿童肥胖和营养流行病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专家。

文字:全球健康研究院 王友发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