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是创新港新生开学的第一天,西安交大18名研究生督导组老师走进创新港,参观创新港教室运维管理中心、参加智慧教室培训,并随堂听课。
创新港教室运维管理中心:课堂教学督导的辅助者
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程洁为督导专家介绍了创新港教室运维管理中心辅助保障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并陪同督导远程实时查看了创新港306间教室的课堂情况。网信中心网络运行部副主任覃遵颖介绍了教室监控视频、ppt呈现清晰度等技术支持情况。材料学院督导邢建东感慨道:“相比老校区,创新港的教室视频监控在硬件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将成为督导听课的最佳辅助工具,帮助更好地开展督导工作。”

邢建东教授表示,老校区的课堂视频监控中,老师的声音经常听不到。目前创新港在计算机配置等方面做得很好,课程授课视频保留时间更长。督导组一致认为,教学运维管理中心只是辅助督导听课的一种有力工具,督导听课工作仍应以创新港现场听课为主。现场听课氛围更真实,能切身感受到老师眼神、音量音调、和学生交流互动情况、学生注意力和课堂氛围等,而监控可以帮助老师更高效地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
智慧教室:创新教学模式,督导更有利
督导组以“新生”身份,体验了一番创新港的智慧课堂。在工作人员介绍中,督导组了解到,智慧教室可以组织以六人为一个小组的研讨型、翻转式教学课堂,鼓励老师以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既可以集中给学生授课,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多个触摸屏和几个主屏让每个组可以自由地进行组内讨论或与老师进行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督导老师纷纷为此点赞:“智慧教室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如果运用得当,将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机械学院督导陈花玲提出:“真正提升研究生课堂质量需要对授课教师进行智慧课堂使用的培训,学校应该在政策上鼓励教师多使用智慧课堂,真正将课堂的多功能发挥出来。”
听课:开学第一天,听创新港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的上午,创新港共有包括机械、能动、电信和法学等16个学院的43门课开展授课。上午10点,18名督导老师分别前往1-5号巨构,18号楼和20号楼听创新港的第一课。课堂上,督导老师针对教师授课方式、课堂氛围、教学硬件、现场互动等认真填写听课单并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督导老师表示,来创新港听第一课心情非常激动,学生整体的精神状态很好。下课后,督导组组长电信学院冯博琴教授就督导课程《密码学理论与实践》与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完善教学的具体建议。

医学部邱曙东教授听了两门课程,分别是《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现代分析技术》。听完课后他表示:“老师备课充分认真,教学方法很成熟。相比老校区,创新港的教学硬件条件很好。”同时,他希望11月份医学生的实验课可以顺利在创新港开课,真正保障学生“不落一节课”。
职责:创新督导模式,继续发光发热
在创新港参观和听课过程中,督导老师的心情非常激动,同时充满期望。未来,研究生督导组将切实保障多个校区督导工作的统筹安排,同时借助新的硬件设施,辅助督导听课工作的顺利开展。

冯博琴教授认为,在创新港授课给研究生督导组的工作带来了挑战,而师生协调是研督导组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他表示,将考虑设立督导日,一个月内集中督导组来创新港听课,同时利用兴庆校区和创新港的监控室辅助督导工作进行,尽全力发挥督导组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致力于解决创新港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
多校区教学模式下督导工作坚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陈花玲教授感慨道:“创新港教学硬件设施比老校区乃至其他很多高校都要先进很多,但硬件好不代表‘软件’一定好。教师如何平衡科研和教学,利用硬件设施,同时下功夫提升个人教学水平,才是教好课的关键。”“家门口上车,创新港门口下车,已经非常好了”谈及到创新港听课的交通情况时,督导老师感慨道。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尽管研究生督导组老师们造诣很深,荣誉加身。但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以课堂为第一,帮助青年教师提升课堂质量,为学生奉献更多的好课。
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教育铸师魂。研究生督导将身体力行,继续以西迁精神为指引,将热情和感悟传送给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交大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