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发挥实践基地作用 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二附院加强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4-30 10:35 浏览量:

当我们走进医院,都希望能遇到一位技术过硬的医生,而那些年轻的学子是怎样修炼成为合格医师的呢?让我们走近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破茧成蝶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之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工作所在医院的水平,通俗地说,就是“到区级医院则是区级水平,到县级医院则是县级水平”,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从2010年全面开展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工作,要求医师必须经过三年的规培,才可以从事临床工作。而能够进行规培的医院,都是经过国家认证的三级甲等医院,这样就保证了医师培训的水平。

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医学人才培养中,分为两个方向,未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称为学术型,主要以培养医学科学家为目标;未来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称为专业型,主要培养的是看病的医生。相对应的学位呢,就是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一直存在着“重科研、轻临床”的倾向,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在培养上区别不大,临床医学毕业生的临床专业素养和技能难以胜任临床岗位实际需求,造成了一段时间医生理论水平高,会写文章但临床工作能力比较差的现象。为了彻底扭转这种状况,教育部在2012年开始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5+3”计划的试点。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上,经过5年本科,3年研究生+住院医师规培,在硕士毕业时要求学生取得“硕士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四证。其目的是通过将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结合,使得临床医学硕士既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毕业时既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师。

作为具有规培资格的三甲医院,又是陕西省示范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在“5+3”模式试点中探索前进的呢?日前,记者走进二附院,对实践基地进行了深度采访。

实践基地:硬件过硬、方案规范、考核严格

为适应“5+3”模式医学人才培养,医学部汇同附属医院一起在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学生进入实践基地之初,针对生源水平整体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底子差的情况,医院对所有人统一进行常规技能、公共技能的培训。减轻了专硕生的研究任务,同时进行为期33个月多达十几个科室的轮转。教学管理上由导师负责变为导师、带教老师、研究生部门三合一的管理,每科室安排3-4名带教老师,充分保证了专硕生的实践培养质量。医学训练与其他学科不同,由于对人权的尊重,许多医学实践在真人身上操练是不可行的,如穿刺、急救等。为此,基地投入巨资引进了模拟人系统,包括模拟病人、模拟产妇和模拟新生儿等。通过程序设计,基本能模拟所有病人的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导致的血压下降,甚至出汗、流眼泪,目前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当然,研究生们除了在模拟人身上训练一些基本技能,还要全天候跟随带教老师在临床科室进行日常的门诊、查房、下医嘱、值班等等。晚上和周末还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查资料、看文献,让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另外,新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时随机抽取病人病案,要求学生进行治疗方案分析,一步一步地问诊、触诊、给出诊断,同时考查了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考核以鼓励和教育学生为主,成绩只作为参考,目的是“以考带学”,而不是为了难倒学生,因此老师会在考核后,现场重新梳理考题,分析学生的问题及表现。学生在老师讲解之后收获倍增,认为考核的参与感强,在实习中会涉及到临床不曾遇到的情况,在考核中学生就可完全投入。这种考核从去年开始试行,对2013级学生考核效果不错,基地将在2014级中继续推广。

以前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工作上不了手,要经过在医院的一到两年的工作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现在三年高强度、高水平培训下来,毕业生到基层医院直接工作基本不存在问题。

作为实践基地,二附院一贯强调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历练。这些素质包括:一是人文关怀,医生职业一定要具备人文关怀精神;二是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基地在学生培养中十分注重的;三是创新精神,要求临床工作时能多总结,发现新的东西;四是临床的综合思维能力,因为人是最复杂的系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需要综合看待。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应当加强的,也是基地努力的方向,基地的考核工作也在向这个方向靠拢。在此之外,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与病人及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实践中同学们需要不断努力加强的。

研究生:历练能力、提高素质

今年研二的神经内科学生刘超,在研一完成了所有课程,现阶段状态是每天值班,业余时间抓紧看文献。本科期间她在家乡山东的医院有过实习,但觉得比较松散笼统,没有系统培训,一个科室呆3周左右,临床基本知识积累没有现在丰富,临床和实践无法也很好地结合。现在每科呆的时间长,基础知识与临床结合较好,老师会定期到每个科做讲座,且有问必答。刚开始轮转科室,刘超觉得压力很大,适应很慢。进入陌生科室,跟老师、同学都不太熟悉,加上每个科的疾病不同、用药不同、老师要求也不同,适应期长达一两个月。而现在的她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压力,一个科室两天便能基本习惯。对于实习中面对的压力她觉得可以接受,虽然压力较大,而且很累,却能收获许多,因此她认为这样的学习模式是很有效果的。

同是研二的泌尿外科学生李鹏,从三方面总结了基地的特点:优越的设备、优秀的老师、高标准要求。但他也一直有个困惑,就是临床实习和科研的平衡。针对这个问题,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从临床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

实际上,在如此规范化的基地进行实习,学生参与感更强,教授、导师的素质、及基地的设施配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都在更高的层次。基地以培养优秀的学生为目标,而不仅是学会简单的技艺。直截了当的说,就是培养工匠和医学人才两个目标上的差异。

教师:躬身力行、精益求精

与别的实践基地相比,医院具有自身的特点。这里的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医生,同时还要搞科研。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治学态度、临床行事作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边带研究生,同时参加临床医疗双肩挑的宋安齐老师,身负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的几重身份。她从导师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她对实践基地的认识。

她认为,过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学生主要跟着导师学习,其他科室轮转时间短,研究生质量跟导师素质、责任心密切相关,本身学术水平和带教态度难有统一尺度。而现在基地的培养模式不一样,每个学生在出科时的标准是统一的,教学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也更严格,这就督促导师抓紧各个环节,对学生更负责。

她注重对学生进行工作习惯的培养,重视医德医风问题。教育学生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良好沟通,避免医疗纠纷。她希望研究生也应该脚踏实地,从管病人、写病历这些“低级”活干起,积累经验,通过33个月的实习,研究生能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为此学生需加倍努力,尽量选择临床课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从收集病人病例等角度来做科研。

结语

制度完善,教师负责,学生努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研究生实习工作正沿着规范化的轨道运行。期待基地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人才,继续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研究生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