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港报告之美育高端论坛第三讲在新港报告厅火热开讲,活动邀请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艺术学院教授、元培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松教授为交大学子带来题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宋代艺术特征与苏轼的文化判断”的精彩报告,吸引了近500多名师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主持,网络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在哔哩哔哩、微博等线上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__local/B/E3/87/21596C60EB695B4716DDAC0A614_C4D4E802_1B24B.jpg?e=.jpg)
![](/__local/2/56/E4/B68135B16D69F06BD6C23C6C3A6_BE38A7EA_E841.jpg?e=.jpg)
张勇在开场致辞中表示,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西安交大率先开展研究生体育、美育、劳育全覆盖的育人探索,而“新港报告之美育高端论坛”即是推进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他对李松教授的莅临表示了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李松教授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向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贡献。
![](/__local/4/BC/DF/49E4F5358852931EECE5A734409_3E0342A2_BDDD1C.jpg?e=.jpg)
李松教授由近年来《清明上河图》等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引发的“故宫跑”现象引入,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前大众对宋文化关注的热潮。讲座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李教授对宋代绘画的“相貌”及时代环境作了全方位的立体介绍,下篇则分析了宋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一环—苏轼的文化艺术观。结合大量的画作、画史和画论,李教授为同学们呈现了由唐入宋后的中国绘画相貌,并从十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被后人尊为“士人典范”的文化艺术观。
李松教授指出,我们从苏轼的文化艺术观可以认识到,苏轼至今仍被奉为“士人典范”的重要原因及其现实价值。苏轼所提出的“不可留意于物”“德为先,画为末”等观点,不仅仅关乎艺术创作,也是苏轼“以德为先、超然于物”的德行与心性境界的体现,对于当今仍有着重要的典范价值。
![](/__local/A/9F/52/E5C1BB344DCB8F2D5C27BC88590_2F21C58E_1A2BA.jpg?e=.jpg)
![](/__local/4/84/15/E5AEDE84DA95AB661EB8484BF09_6E2A6940_163A5.jpg?e=.jpg)
本次报告引发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自发地为李松教授献花,人文学院书法专业的周俞林同学还将自己临摹的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书法作品一副敬赠李松教授。
![](/__local/8/43/FA/F99C18E02E8D35779A49A17F622_56D64EFF_FA04.jpg)
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唐宋山水绘画差异之原因”以及“非专业人士如何培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等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获得了李松教授专业、细致的答复。李松教授表示,相信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把中国传统优秀艺术“救活”。
![](/__local/C/0D/B5/D5B4A8C488251B5EECE56464286_51F18F2D_1036D.jpg?e=.jpg)
讲座最后,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代表研究生院向李松教授颁发讲座纪念证书并合影留念。
本次讲座由研究生院主办,人文学院承办。为保障此次讲座的视听效果,从海报的设计,到会场音乐的选取,人文学院均作了精心设计与细密筹备,开场音乐《只此青绿》抒发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怀,落幕之曲《苏轼赋》谱写演绎了苏轼传奇的一生。音乐与讲座的完美结合,让在场的师生收获了一场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