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课程思政 交大行动】双向贯通 多维育才——“儿童口腔医学”课程思政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4-29 14:23 浏览量:

儿童口腔医学(Pediatric Dentistry)是在口腔医学范畴中以0-18岁儿童为对象,研究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口腔卫生宣教及预防措施等内容的独立学科。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下,儿童口腔医学不仅追求单个乳牙或年轻恒牙的健康,更应阻断儿童口腔疾病或发育异常发生的风险,让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拥有健康的牙、牙列、咬合及美观的颜面外观。因此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都快速地发生着变化,在儿童口腔临床中,需运用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预防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儿童的解剖、生理、心理的特点,研究、开展、创新适合本专业的诊断治疗方案与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团队共8名教师,在郭青玉教授的带领下每年承担近70人次300学时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团队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通过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打磨教学方法,研讨创新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全面推进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实践育人等多维协同“大思政”育才体系,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通过不断摸索与持续性改进多维育才体系,贯通教、学双向通道,实现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内容的无缝融合,使口腔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思想塑造的有机统一。

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同理心

在儿童口腔行为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社会现象透视和角色扮演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患者尊严和需求。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和学生探讨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尤其是儿科“一号难求”的现象,同时宣传国家在改善民生,努力解决“三长一短”(排队时间长,检查时间长,交钱时间长,而看病时间短)问题上的举措。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病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患沟通不足、患者群体自觉自身需求关注不够的现象,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尊严和需求,不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也是充分掌握患者信息促进更好诊疗的需要。

依照教学大纲,教学团队在儿童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修复中拍摄了部分临床接诊视频,并通过牙体缺损模型,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教学,着重关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技巧、儿童患者就诊时心理特点及相应诊疗技巧、就诊儿童行为管理”等沟通方面的若干问题,并训练学生通过有效的沟通提炼重点与疑点,形成以患者个人及家庭背景为中心,更个性化、更切实可行的牙体缺损修复管理方案。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重视患者尊严和需求,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倾听患儿家长的回忆与陈述,用通俗的语言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角色扮演的沟通练习为后期诊治工作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更是学生医者仁心的养成过程。

卫生宣教——强化预防为先等健康理念

儿童口腔卫生宣教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蕴含着医生的理论水平和沟通技巧,是个人综合素养的真实体现。在学生实习接诊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实战强化了此环节。接诊前,学生围绕“儿童龋病个性化预防方案制订”“临床接诊椅旁个性化卫生指导”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其间贯穿“致龋与防龋因素的动态平衡”“整体协调达到最优化干预”等富含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让学生们知晓和探讨诸如氟化物、糖类摄入过多或过少或不平衡都会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水平,进而诱发疾病的发生发展,它们的功能是什么、之间的关系又如何、该如何协调等龋病预防领域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康口腔、健康中国战略”,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关注, 自觉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同时结合医家古训“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引出疾病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使学生强化预防为先的健康理念。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塑造医学生医者仁心、德能兼修的职业素养。此外,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对民间错误观点进行批判,例如针对部分人认为“小孩子的牙反正要换的,烂了也没事”的陈旧观念,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加强对患儿家长进行科学的健康知识科普,鼓励学生热心分享有效应对的方法及技巧,以循证医学的观点完成患儿及家长思想观念的“量变”,期待社会良好健康观念“质变”的到来。

课外调研——激发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在老百姓的观念中,多年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口腔材料和设备“国产不如进口”的印象。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根尖诱导成形术”是“儿童口腔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此项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为氢氧化钙糊剂,其成分相对简单,虽然国产与进口类的价格相差近十倍,但国产的制剂所占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教学团队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调研,挖掘“患者倾向于选择进口口腔材料”的背后原因,课上组织学生围绕“你如何看待大众普遍选择进口口腔材料的问题”“使用口腔材料时,你会考虑哪几种因素”等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外相关口腔材料和技术的对比,以及这些技术背后所要运用到的材料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重视口腔材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口腔材料的发展,增强学生对国家科技进步和民族工业创新发展的认知和信心,培养“我辈皆为国之栋梁”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育下优良的种子。

系统诊疗——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牙外伤是儿童口腔医学领域较为复杂的内容之一。牙外伤案例实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变化”与“联系”、“整体”与“局部”等的矛盾统一。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多个单项操作培训,通过连续性牙外伤案例把不同模块间的技能操作进行串联,如牙髓切断治疗与断冠粘接或者分层树脂修复,牙髓切断治疗失败后可再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或者根尖屏障术等,并通过外伤病例在复诊时的检查、处理及预后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因果”联系,使其了解临床工作的复杂性、整体性、连续性。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联系的基本特点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是契合的,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辩证认识的形成。

双向贯通——培养卓越好医生

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关键在于完善培养模式的三个贯通,即课业与专业的贯通、培养机制的贯通、专业培养与思政教育的贯通。医学院校在医学生思政教育中要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贯通”和“思政实践与实践思政双向贯通”的局面,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人民群众的“卓越好医生”。

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团队群策群力,深入挖掘课程育人潜力,积极改变教学方法、立足学术内涵、融合思政元素,将思想的自觉变为行动的自觉,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入思考如何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立志完成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卓越好医生”的历史使命。

文字:实践教学中心 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教务处
图片: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