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课程思政 交大行动】

不忘初心学医路 一片冰心在玉壶——二附院“妇产科学临床见习”课程思政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1-07 08:59 浏览量:

“妇产科学”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临床必修课,作为“妇产科学”的实验实践环节,是为广大医学生们提供临床见习、打好临床基础、培养临床思维的实验课程。实验课上同学们团队协作,学习与病人接触,学习查体与临床操作,学习病史采集与病例讨论,收获满满。

“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团队由妇产学科系主任薛翔教授带头,带领20余名骨干教授、数位讲师及助教每年多次集体备课(线上、线下)、讨论教学方法。教学团队与时俱进,在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培养祖国合格的临床医师作为基本目标,培养妇产科专科医师作为拓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反映国内外最新的、成熟的诊疗理念与技术,帮助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临床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弘扬母校精神谱系,传授大医精诚之道

“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们由课本知识逐渐向临床工作转变的桥梁。实验课课程之初老师们指导学生扎实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中期带领学生走进病房、门诊,观摩老师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为病人诊治;后期,带领学生书写专业医疗文书、学习妇产科专业查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病例分析与讨论。小组间相互探讨学习,紧密配合完成操作及病历分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提升了教学效率和准确率,也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融入交大的西迁精神、二附院“坚持民族大义、拯救和保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迁陕重建精神、妇产科“艰苦奋斗,不断学习更新技术与疗法”的钻研精神,运用这些不能忘却的珍贵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专业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与专业荣誉感。同时,引入科室历届援藏援非老师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见贤思齐。

2017年科室派出段钊教授前往西藏阿里地区支援当地妇产科医疗工作,在海拔4300米的世界屋脊,段老师和同行的医生们经历了严重的胸闷、头痛、感冒、高原性高血压、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不适等高原反应,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在仅仅适应一周后就迅速投入临床工作。海拔高,氧气少,医生们经常需要慢下脚步吸氧休息来对抗氧饱合度不足的问题,但他们依旧无怨无悔地坚守岗位,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的老西藏精神和孔繁森精神,夜间不眠不休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组织当地军人及居民为产后出血的孕妇献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医疗工作的同时,段老师还帮助当地医院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医疗手术操作和病例书写,组织当地一线大夫学习基础知识、手术操作和学科最新进展,形成了“一周一篇文献,定期科内交流”的学习模式。尽己所能帮助当地医生快速成长,给高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018年科室派出樊江波教授前往非洲马拉维从事医疗援外任务。马拉维是艾滋病、疟疾、结核、伤寒及霍乱等传染病的重灾区,队员们在工作中冒着极高的职业暴露风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中国医疗队是中非友谊的桥梁,也是中非友谊的见证者与执行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医疗队不但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通过“传、帮、带”手把手教给当地医生新技术新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马拉维医生。

老师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在西藏高原、非洲国家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开展医疗工作,他们用鲜活的事例和无私的精神教会学生作为一名医生所应具备的家国情怀和国际主义人道精神,引导学生为人类的健康好好学习、艰苦奋斗。

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仁心仁术

查体、写病历,是每个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功。教学团队在向同学们讲授这部分课程内容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观看教学录像。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老师们会结合视频中的具体环节,与同学们分享临床工作中意义深刻的典型病例。

如许多第一次做妇科检查的年轻女性面对医生会非常紧张,无法配合妇科查体。这时,医生就需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可以根据病人的年龄阶段等特征与她们聊聊感兴趣的日常话题,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引导她们放松心情。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如果其他病人也在诊室,可以和她们说明情况,请她们出去等待,为接受查体的患者提供更加安心、私密的就诊环境。门诊有时还会遇到因为婚姻变故来终止妊娠的案例,患者在向医生陈述病情时无法控制悲伤的情绪痛哭不止,生活的变故带来的精神伤害远比终止妊娠带来的身体伤害更加严重,此时病人不仅仅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医生充满温暖的关心与安慰,这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意义所在。

《生门》是2016年上映的一部纪录片,聚焦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纪录了4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教学团队在授课时会以纪录片中的一小段作为引子,让学生们知道将来的工作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是每个医学生值得终身学习与坚守的信念。纪录片中还有很多病例体现出了我们国家现行的利国利民的医保政策,比如孕妇孕期的免费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国家免费接种各类疫苗等,国家政策不忽略任何小部分群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这种从国家高度出发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医者仁心的决心。

病毒无情,医者有爱

作为将来临床工作的基础见习阶段,在实验课程中,教学团队向同学们反复强调妇产科及临床工作中的无菌原则,如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检查病人前更换铺巾等,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会多次与同学们讨论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

2020年春节,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除夕前夜,接到国家卫健委,省委、省政府及学校的抗疫号召后,二附院积极响应、全员出动,妇产科派出数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同时,科室同仁也主动请缨,收治陕西省新冠感染孕妇并为其制定专业诊疗流程,帮助新冠孕妇顺利分娩,最终母子平安出院。2021年12月中旬,西安突遇新冠疫情风暴,在疫情面前交大人临危不惧,二附院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梯队,妇产科的同仁们舍小家为大家,派出数位医护人员支援西安市新冠定点治疗医院,组织医疗团队进驻二附院大明宫院区黄码医院。人手不够,科室调整值班制度,由原来8天一次改为4天一次,守卫科室,无怨无悔,为广大孕产妇提供医疗诊治服务。有些外地病人因为封城无法回家,科室为病人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并时刻关注病人的情绪及病情变化。教学团队用实际行动向同学们证明,医生不仅是救死扶伤的人,更是带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时代先锋。

“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团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开拓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传授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增强其民族自信和专业荣誉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岗位胜任力、人民可信赖的卓越医生。

文字:实践教学中心 二附院妇产科 教务处
图片:二附院妇产科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