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人类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4月9日下午,西安交大召开“十四五”重大科研方向和基地建设布局系列研讨会之领军学者专场。校党委书记张迈曾、校长王树国、校党委常委柴渭、校长助理吕毅、部分领军学者出席会议。副校长王铁军主持会议。
王铁军指出,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即将开启,希望参会的领军学者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结合国家“十四五”发展总规划,以及最近中央提出的新基建若干个领域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对学校“十四五”重大方向和基地建设出谋划策。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黄忠德从国家政策出发,结合学校的情况,提出建立原始创新稳定投入机制、健全和完善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体制,以及“十四五”重大科研方向和基地建设等建议。
在座各位学者热烈畅谈。“学科交叉”“创新港建设”“基地建设”“走出去引进来”等被频频提及。
“学科交叉越来越明显,传统制造已经转向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梅雪松建议“学校层面加强组织,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杨旭表示“未来的学科发展肯定是交叉,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学科间碰撞出火花,多学科联合起来,凝聚更大的力量。”孙剑讲到“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通讯等领域是数学应该深耕的方向,希望通过各个方面交叉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关于创新港建设,吕毅讲到“对接国家重大计划,优化评价机制、完善支持理念,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利用建设创新港的机遇,夯实强势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将人工智能和优势学科融合起来,加强学科与区域、产业结合。”薛建儒说。贺大林谈到“要在交大的每一个角落贯穿创新的思想和概念,要大力发展生医、理医、工医交叉,通过打造高精尖的装备平台,提升医学的整体实力。”刘红忠认为“不仅要盘活校内资源,更重要的是要走出去,把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引进来。”
王树国提出要求: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出真正科学价值所在;二是每位教师都要加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勇敢的走出去,不断获取资源,加快打造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三是提前规划,坚持“三个面向”,找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四是深刻认识新基建对国家科技领域的重大变革,不断优化体制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五是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起草好“十四五”规划,不断推进创新港建设,使创新港成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张迈曾讲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今天我的情绪是振奋的,因为大家的发言就创新、交叉形成共识,这样我们学校的发展就容易凝聚力量和创新思路。”他指出,“一要高度重视9月科创月,用最饱满形象展示我们,争取获得最充盈的成果、条件、资源;二要把‘十四五’ 规划做好,要变革思想,让‘十四五’规划成为我们的引擎动力;三要加大顶层设计。”
对于学校发展,张迈曾强调:“一是学校发展要以国家作贡献为目标和任务;二是要努力做好信息沟通和条件保障;三是要做好制度和文化,让体制机制传导到作风和文化中;四是政策和责任,各项建设都需要通过政策来保障。”
在座学者表示,2020年于国家而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于交大而言,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之年,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内涵全面充盈之年。在这个关键时点,学校组织本次会议,将激励大家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拼搏鼓劲、奋勇向前,以奋翅高飞的精气神和奋不顾身的信念顺利完成学校目标任务,为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政研室、研究生院、科研院、人力资源部、实验室处、学科办、分析测试中心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