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健康中国第一阶段的终结点,作为新时代的二附院人,深刻认识到救死扶伤、护佑百姓健康是促进健康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二附院人自觉将个人命运同国家使命紧密结合,驱除病魔、创新技术、奉献国家,用医技和热爱书写健康中国。医务人员将国家使命、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筑梦者的责任与担当。
优化流程 服务患者
10月14日至25日,二附院门诊部组织财务部、医保合疗办公室、信息网络部联合开展“门诊工作流程体验小组活动”。
此次体验活动科室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内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小儿内科共计15名门诊医师参与其中。每位医生诊室调研时间为30—60分钟。调研过程中,参与人员认真观察门诊医生在信息系统操作时的每一个细节,记录需要改进、完善的环节。同时,主动向候诊患者了解预约挂号、取号、候诊、缴费和检验检查等环节存在的情况,及时记录并向患者答疑解惑。
体验工作结束后,参与调研的医生们根据调研结果对门诊工作进行分析。门诊患者和门诊医生对门诊服务普遍比较满意,叫号系统保障患者就医秩序,院内系统模板提高医生看诊率。同时,调研工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门诊部于10月29日召开信息专题会议,邀请信息网络部副主任杨明等相关工程师参会,经过讨论已制定出解决方案。
学科联手 驱除病魔
近日,二附院骨二科(脊柱外科)与普外科、心血管外科、介入科、麻醉科、手术室强强联手,完成一例巨大腰3椎体神经鞘瘤完整切除重建手术。
55岁的女性患者彭某因“腰疼4年余,右下肢抽痛1周”来二附院检查。初步检查结果让家人和医生大吃一惊,患者腰3椎巨大肿物占据整个右侧腹膜后腔隙,将右肾挤压变形,并压迫脊髓,产生神经症状。进一步评估结果更是惊出大家一身冷汗,巨大的肿块与下腔静脉黏连分辨不清,手术时对肿物完整切除,势必要对腔静脉处肿物进行剥离,如若血管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患者病情及围手术期风险,李浩鹏主任多次组织科室内部及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介入科与麻醉科、手术室等共同参与的多学科诊疗(MDT)讨论,商讨手术方案,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意外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制定周密而详细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与计划。在麻醉科、手术室及输血科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完整切除的肿物重达6斤。
高铁救人 彰显大爱
10月30日是充满正能量的一天,二附院妇产科研究生邹丹、宣传部部长买秋霞一天内分别在前往重庆和北京的高铁上挺身而出,出手救助突发紧急状况的乘客,彰显人间大爱。
当天上午8点48分,西安北至重庆北D1971次列车6号车厢内,一名孕妇向列车乘务员周浩然求助,告知自己有身孕,肚子痛感强烈。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列车员马上通过广播呼叫医生,邹丹听到广播后立刻赶到孕妇所在车厢,检查后判断孕妇马上要生产。她安慰孕妇说:“我是妇产科医生,请配合医生接生,不要害怕。”8点55分,在医生和列车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女婴。
同样是当天,买秋霞乘坐高铁前往北京出差,突然传来急促的医疗求救广播,得知15号车厢有个孩子发生呕吐惊厥。她立即起身去往事发车厢,协助处理,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意外咬伤舌头,并安抚孩子保持安静,建议列车员联系急救中心到郑州站先下车处置。看到救护车的到来,给孩子吸上氧气,一次爱的接力暂告一段落。
关注疼痛 医患同行
2019年11月6日,二附院“用药咨询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李亚贴心服务感动82岁疼痛老人。老人家紧紧握住李亚的手,激动地说“姑娘,太感谢你了,你是第一个懂我疼痛的人,这下,我有救了!”
当天早上,李亚医生像往常一样打开“用药咨询中心”窗口,在电视机上播放合理用药视频,摆放好科普宣传资料。这时来了一位满面愁容的老人家,她轻声问:“姑娘,我能咨询疼痛问题吗?”职业敏感性让李亚预感可能是一位慢性疼痛患者,她赶紧说:“老人家好,我是疼痛专业药师,有什么可以帮您?”老人一听李亚是疼痛专业,激动地将自己的病情详细给李亚讲述。李亚听完老人的阐述,对老人家近三年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她发现老人家虽然使用多种镇痛药物,但部分药物给药剂量偏小;老人家是单一药物治疗,未尝试过联合用药。针对老人用药问题,李亚为老人家重新调整药物,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详细交代每种药物特点、使用方法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科普三叉神经痛的疾病特点及注意事项,并告知在家服药时,如果出现镇痛效果不佳或者不良反应,可以拨打二附院药师咨询热线。
昂扬奋斗新时代,坚守使命有担当。和平年代的英雄是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者。二附院医务人员传承西迁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医务人员的责任,在手术台、在诊室、在高铁,在其他一切需要的地方彰显医者本性,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热心的服务护佑百姓健康,彰显新时代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