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以“逻辑、辩论与表达”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逻辑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圆满落幕。

闭幕式前,在南京大学张建军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曾昭式教授、南开大学刘叶涛教授、中华名辨盟常务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张爱萍教授和西南大学原副校长何向东教授围绕中国逻辑学发展、交大辩论教育与华语辩论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会学术报告。


曾昭式教授题为《中国古代逻辑研究70年》的报告从中国古代逻辑学研究出发,讲述了多年以来中国逻辑史由辩证逻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刘叶涛教授则从“忒修斯之船”这一古老的欧洲神话故事为逻辑点,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准确把握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各自功能,把握问题的确定性,将逻辑学的研究从更深层次发展下去。张爱萍教授通过西安交通大学辩论教育及华语辩论赛三十年演变的历程,提出“辩论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好途径”,以逻辑为核心的思辨教育对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何向东通过自己对逻辑学问题的思考描述了拓展逻辑学、深化逻辑理论的途径——“宜坚持大逻辑观,坚持以现代逻辑为主导,坚持体系创新”。

闭幕式上,在中山大学熊明辉教授的主持下,分会场代表浙江大学胡龙彪教授、复旦大学邵强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晋荣东教授、中山大学曾昭式教授、浙江大学金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丁晓军副教授、江南大学吴格明教授对分组报告会情况进行了介绍及总结。



张建军教授最后总结指出,恩格斯曾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这里的“理论思维”,原意就是基于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理性思维。逻辑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发言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侧重点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逻辑的内涵,也将关于逻辑和论证的讨论引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国平教授在致闭幕词时表示,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逻辑学会“严谨、创新、朴实”的会风,彰显了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学会也将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为中国逻辑学研究构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逻辑学的普及工作,提高国民逻辑素质,助力社会的理性发展。

大会最后,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教授宣布2019年中国逻辑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大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