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主办、陕西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中心和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承办的“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举行。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成员骆郁廷教授应邀作题为“新中国70年高校思政课的发展与当前思政课改革的趋势”报告。陕西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主持会议。陕西各兄弟院校代表、西安交大各中心组成员、研究生管理人员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共50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
骆郁廷教授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他以创立建构阶段、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发展阶段、创新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为切入点,对新中国70年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他分析了新中国70年高校思政课的“变”与“不变”,并指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课程设置无论如何调整变化,其实质内容仍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这三大方面。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趋势,骆郁廷认为,不仅要把握“变”中之“不变”,更要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改革创新。他强调,高校思政课的改革要加强针对性、增强时代性、注重衔接性、提高科学性。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瓶颈在于超越、教材建设的重点在于创新、教师培训的关键在于转换,而改革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在于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立德树人”“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客观规律,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燕连福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他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有历史的视角,也要有创新的视角,既要守正,还要创新,这样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总结好思政课的历史经验,落实好思政课的新发展要求,全面加强思政课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