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央视《经济半小时》采访西安交大教授谈西安创新发展思路

日期:2012-11-16 11:30 浏览量:

11月3日,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题为《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一):一个西部“国际港”的梦想》,通过对印尼最大的跨国财团三林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印尼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林国民,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副市长韩松,西安国际港务区主任强晓安,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康军和西安交大公管学院张思锋教授等的采访,报道了西安创新发展思路,成为海内外投资兴业热土和中国内陆型经济开发战略高地的成就与经验。

采访中张思锋教授告诉记者,西安不仅仅有经济总量偏小的短板,外向型经济贸易额也和中东部同等城市差距非常大。随着东部沿海产业调整升级压力的增大以及东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作为西部桥头堡,西安应当主动抓住这种发展机遇期。

张思锋教授指出,国际和我国东部的资本、技术、产业已经开始向我国西部转移,西安作为西部桥头堡已经进入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的资本、技术、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8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到90年代以资本密集产业为主体,那是引进外资为主要手段。到现在,经济发展还靠增加劳动进行,靠增加资本推动,但是确实劳动和资本对经济推进的后劲逐步在衰减。所以新的阶段推动力是什么?我想实际上是高新技术。

张思锋教授认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西安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方向,而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为西安提供了机遇。比如说欧美的金融危机对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欧美的的高新技术贸易开始逐步地在松口。所以像欧盟和美国,他的高新技术贸易、高级的装备等等,它可以卖给中国。所以这个机遇也是很好的,就是承接世界和我国东部的产业转移,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西安本身也具备这个条件。

张思锋教授说,西安一直以来在科技和人才资源上有较大的优势,而这些年逐渐成熟的交通、物流网络,也为西安承接东部和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基础条件。西安现在的陆路运输,铁路东西、南北的铁路网络、公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西安的飞机场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大机场,它的运输量很大的,客运量非常大。我觉得从这个地方的物流、交通运输条件来说,从这个机遇来说,发展的机会在国内和国际会越来越大。

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329/20121103101136



文字:公管学院
编辑:吉康敏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