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向西迁致敬,向西迁老同志致敬,不忘初心,永远奋斗。学工部组织辅导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扬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撰写致敬文章,讲好西迁故事,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扬人。
承西迁之风 担时代之责 谱幸福人生
彭康书院 南亚娟
承西迁之风,血脉相承
1956年,为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布局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中央决定交通大学西迁。交大人听党的话,在各种巨大困难面前没有选择退缩,在彭康老校长的率领下,告别亲人和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一路向西来到广袤的大西北。从此,他们的根便扎在了这里,从青春到耄耋,他们把岁月和浪漫留在了兴庆湖畔。开辟新校园、兴办新专业、发展新事业、开拓新领域,一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当汗水滋养了厚土,当太阳又一次升起,交大人在黄土地上的耕耘结出丰硕之果,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了水平高、实力强、后劲足,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彭康所带领的西迁队伍为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也使交通大学的迁校成为我国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成功范例。一次西迁壮举谱写了一首交大人努力拼搏、报效祖国的壮丽史诗,也让“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成为一代代西安交大人血脉相承的气质烙印。
担时代之责,奋勇拼搏
那些奋斗过的如歌岁月和浪漫芳华值得历史去铭记。当交大人站在第三个甲子之首,恰逢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际遇,面向学校发展的新开端新课题,如何传承这份独有的精神财富,讲好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助力“双一流”和创新港建设,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学校进入“十三五”规划以来,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明确定位,抢抓机遇,重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为中心,着力推动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三位一体“智慧学镇”。多项自主科研成果获国家奖项,于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在“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的指引下,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为国家和民族复兴贡献新的力量,也为学校发展开创新时代的新辉煌。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勇气和力量,也呼唤交大人继续凝心聚气、奋勇拼搏。
寻信仰归宿,谱幸福人生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并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及交大西迁,总书记讲话是对全体交大人的肯定和鼓励,也让交大人倍感兴奋和自豪。“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交大是全体交大人的交大,交大的发展不但与我们每个人的奋斗休戚与共,也与我们的幸福息息相关。
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西迁壮举,是老一代交大人将个人事业与大学命运和国家民族利益相连接的典范。艰难没有挫败西迁人,他们凭借满腔的热忱开拓新的事业,在大西北的厚土上忘我耕耘,迁校、日常工作两不误,西迁全程中不曾耽误一次上课,不曾推迟一次实验。困苦激发了他们爱国奋斗的激情,历经西迁风雨的磨砺,逐渐成长出一批诸如姚熹、屈梁生、谢友柏、涂铭旌、林宗虎、汪应洛、王锡凡等的著名学者、国家栋梁。
薪火相传,日新又新,接过先贤手中的接力棒,把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这份赤子情怀化作勇于担责,主动作为的信仰和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扎实细致开展工作,发挥最大潜能,就是对西迁精神最好的诠释和践行。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知心暖人,用爱和责任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去,用信念传导阳光和力量;潜心钻研,勤于思考,用智慧应对工作困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像老一代西迁人一样,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学校、国家民族命运相统一,努力拼搏,奋勇攀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业绩。
愿所有交大人都能心怀“西迁”信仰,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坚守之而践行之,让西迁精神真正成为交大人的信仰归宿和幸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