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宋德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Hans Dencker Thulstrup一行6人来校,听取西安交大关于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培训基地建设情况专题汇报。郑庆华副校长主持会议,双方就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郑庆华副校长首先向陈左宁院士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感谢陈院士对丝路培训基地建设的关注和指导。他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国际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丝路培训基地的成立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丝路沿线国家培养实用性科技人才提供保障。西安交大将着力发挥中国工程院的智库作用和西安交通大学工程教育优势,确立“政府引导、需求驱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立足技术平台保障、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的四大支撑框架,通过研制一批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建成集国情咨文、历史文化、人口环境、工业经济、政策法规、教育科技相关的六大主题数据库、MOOC特色课程、知识文献资源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目标导向、按需管理、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全校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服务体制等一系列丝路基地建设方案,力争每年线下面授培训1000人,网上培训10000人,从而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地。
随后,数据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丝路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平台建设使用情况并就留学生档案管理特色作了简要介绍。
听取汇报后,陈左宁院士首先对基地培训项目开展近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西安交大承办的IKCEST丝路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办学定位明确,服务对象多元化,尤其针对实用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对基地未来发展提出两点建议,要进一步融合专业领域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垂直查询;结合多语种翻译技术,进一步加强授课语言多元化,推进基地的持续性发展。未来希望交大和工程院能够继续携手共进,更好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Hans Dencker Thulstrup表示,今天能够听到这样成功的汇报十分荣幸,西安交大以丝路大学联盟为平台以点带面拓展其他工作,IKCEST拥有巨大潜力,希望通过促进工程院与西安交大的关系推进国际间的合作。
双方进一步就总中心平台与分中心平台之间资源共享、技术沟通、受众人群定位等多方面细节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数据与信息中心、社会教育管理处、图书馆、电信学院等项目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专题工作会。
随后,陈左宁院士一行参观考察了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视觉认知计算与智能车实验室以及视觉信息处理与运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听取了相关人员对知识图谱知识发现平台、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等科研成果汇报工作并参观了视觉信息处理技术、无人驾驶试验验证平台建设、神经计算网络研究等成果。陈左宁院士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鼓励科研人员要在科研工作中要敢于突破,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