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凝心聚力谋发展】坚持“文化强校 校强文化” 共筑交大梦中国梦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7-07 16:05 浏览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文化强校、校强文化”,肩负起开创未来的历史责任。坚持以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和培育人才,充分发挥学校思想库、知识库、人才库的作用,集中研究型大学综合优势,形成强劲的文化发展实力和创新活力,努力打造辐射、影响和带动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高地,积极引领社会思潮、文化形态和道德风尚,在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注入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丰富校史文化研究成果,增强师生认同感和凝聚力

校史研究作为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12年底,学校成立了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以坚持继承文化遗产,弘扬大学精神,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校史、校情与大学文化研究工作,产出了一批校史文化研究作品。

学校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已出版完成《西安交通大学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一书;“兴学强国120年”系列的《我们的交大岁月》、《我们的交大老师》、《我们的交大学长》三部书已经以文章选编的形式出版;口述史系列《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现已完成访谈和初稿。这一系列图书涉及跨越交大百年多办学历史的校友、师生,旨在生动回顾、再现校友师生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寄情母校,饮水思源。

        

医学教育抗战纪念碑

在加强校史文化研究的同时,学校积极促成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汉中办学旧址的继承单位——汉中市汉台区文家庙小学与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帮扶合作计划,并于2014年4月在文家庙小学建立“医学教育抗战纪念碑”,以弘扬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校史宣讲工作,以使全校师生特别是新进教职员工和入学新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从中汲取丰厚的精神资源,以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自2013年起,先后针对新进教师职员、苏研院2013级、2014级入学研究生、各书院2013级、2014级新生及全校选修教工课堂的老师等不同群体,进行校史宣讲近二十场,已覆盖全体本科新生。

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文化育人功能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图书馆环境及平台建设,坚持以服务大学生为中心,丰富其育人功能。

通过多种途径优化馆藏结构,增强藏书门类的系统性、可读性和科学性。通过门户网站设立的“书刊荐购”和“意见和建议”平台,认真处理读者的荐购意见,尽力满足读者对书刊、数据库资源的需求。为了拓宽读者视野,多次组织精品书展,广大师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现场为图书馆“下订单”。

为了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解决馆舍陈旧、空间不足、阅览座位偏少等问题,创建了iLibrary Space和PBL Space(基于问题的学习共享空间)模式。馆内空间的改造布局合理, 环境幽雅,融合了人文关怀的理念,支持团队学习和研究,达到了虚拟环境和实体环境的完美统一,为读者创建了一站式高效服务的空间环境。

        

                                   i Library Space

加强对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收集、鉴别和筛选,实现了西安交通大学学术资源发现系统包括书刊、会议等全文电子文献的一站式检索,建立了基于全球开放理念的新型知识组织与传播的机构知识门户。同时将博客、微博、微信等服务功能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微信平台实现了INNOPAC系统数据的完好对接。采取文检课教学、定期系列讲座、不定期网络培训、嵌入式教学、团体预约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启信息资源利用导航之路。

推动学生读者开展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为大学生提供独具魅力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专家的讲授,让大学生去思考和领悟,提高素质。新知讲堂以及西区图书馆仁济讲堂等内容丰富的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力追捧,图书馆已成为品牌讲座的讲堂,大学生读者学习交流的中心。

传承中华传统,彰显大学使命

博物馆是大学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陶冶校园人文情操的重要载体,也承担着保存、传承人类文化的社会责任。人才培养需要人文精神的塑造,交大博物馆的建成并对外开放,为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目前,博物馆已开放的有历代艺术文物馆、陕西秦腔博物馆、书法碑石馆、西部农民画馆、邢良坤陶瓷艺术馆及书法展厅,周一至周日全天开放,在法定节假日也正常开放。馆藏有历代历史文物、古代书画、古戏剧本、皮影等文物及珍贵艺术品3700余件,已开展大型教学展览活动19次,接待大批国内外来宾与校内外各种团体访问,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特别是举办的“大师之路”及日本西出义心先生珍藏“于右任先生《望大陆》日记及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得到了台湾、日本有关专家和省文化厅及国内各大媒体的高度支持和关注。

        

于右任先生《望大陆》日记及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

博物馆积极致力于大学文化建设,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和活动,于2014年开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提升服务公众的水平,扩大社会受众面和宣传效果;与学生社团联合开展文化活动,2014年举办了“稽古鉴今,博物耀中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2015年举办了“博物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日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书画展览,戏服展演,文物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宣传博物馆知识,增加博物馆与社会大众和学生的交流机会,激发人们对博物馆及文物事业的关心。

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塑造新时期青年楷模

学校以“推进素质教育,拓展服务领域,强化工作手段,塑造青年楷模”为宗旨,着力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树立特色品牌,原创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创办了西安交通大学欧式广场音乐会“相约星期三”、“艺家之言”大学生自主论坛;同时,大力推动原创文学、原创话剧、原创DV、原创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原创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作品集作为陕西省唯一代表参加了团中央的 “全国新媒体和文化工作成果展览”。

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培育体系,科创菁英涌现。以“挑战杯”等重大科创竞赛为龙头,指导学生科技类社团组织在校园中广泛开展群众性、日常性、实践性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索以及创新氛围。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技类)锦标赛中,交大学生航模协会屡创佳绩,获得团体冠军4项,个人冠军3项,科技创新评比一等奖3项。

社会实践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倡导知行合一。近年来,随着学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本科生课外8学分”、“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小学期”等工作计划相继出台,在完善了学分制教育目标管理体系的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作用。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陕西省社会实践工作示范学校。

志愿服务工作:加强科学引导,培养志愿精神。学校通过近30年的长期实践,逐步建立健全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志愿者服务体系,在实践中有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深化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培育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途径和推进学习雷锋常态化的主要抓手,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开展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弘扬体育精神,凝聚校园正能量

近年来,学校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强化体育精神培养,形成了月月有校级、周周有院级、天天有班级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格局,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学校完成了研究生和留学生体育课程建设两项开创性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贯穿大学教育,覆盖所有学生类型”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2007年《大学体育》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多功能文体教育中心的投入使用,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强化体育科研工作,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等重大社会问题,在多学科交叉合作下形成了多个前沿的体育学研究方向;在国家级项目、学术著作和成果获奖等方面均获得一些突破性进展,2010年学校体育学硕士点建设成为一级学科。

        

西安交大与陕西省体育局举行合作签约仪式

在群体工作中,把以竞赛为龙头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贯穿全年,各项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已形成规模。每年上半年以全校田径运动会为中心,下半年则以全校体育健康节为重点,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学校第45届广播操比赛

近年来学校运动队成绩喜人,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近两年来,学校运动队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得全国比赛第一名25项,破6项全国纪录;陕西省比赛获第一名99项,破8项省纪录。

文字:宣传部 校史中心 图书馆 博物馆 校团委 体育中心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