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高校巡讲抵达西安交大,现场与交大学子分享——“创业就像混实验室”。

谈经历:年轻时的女朋友比你想的还要重要
“据说小时候内向的男生,大多数的志向都是作家和科学家。因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会想象这是两个不需要跟人打交道的职业。我内向到什么程度呢?我直到大学毕业,才开始大规模和女生说话的。所以我小时候有两个理想,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作家。后来我成了一个科学作家。”姬十三幽默地解释了自己成为一个科学作家的合理性。从腼腆的中科大羞涩男到复旦大学生物学博士,从搞科研到写专栏,从创办松鼠会到成为果壳网CEO,姬十三始终游走在科学与文学的交叉路口。
“在复旦读研的时候,我遇上了一个新闻系的女朋友。就像许多人一样,我的生命被一个女人改变。由于女朋友看《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所以我想证明给她看,我学的东西,照样可以很文化,还可以写成专栏刊登在大众媒体上。”在吸引女朋友这一力量的推动下,姬十三开始尝试转变写作风格,将科技文章写得充满趣味性,并不断给媒体投稿,后来慢慢成为专栏作家。有些文章甚至可以千字千元。
谈科学: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由科学家来干
在复旦大学读完博士之后,姬十三放弃了出国和找工作的机会,转而开始做松鼠会。“我最终很悲哀地发现,生物学研究根本不适合我,在很深的方向深入下去。我花了将近十年,把我最珍贵的青春放在一门学科上,但可能真正不适合自己。但那一天起,我突然想通了。我觉得科研很重要,分享也很重要。当我想明白这件事以后,就觉得豁然开朗。”也因此,有人把姬十三称为“科学逃兵”,他却认为自己不能算科学逃兵,只能算是‘科研逃兵’,他只是逃离了科研,却并没有逃离科学。
随着果壳网的建立,姬十三开始宣传自己“科技有意思”的新理念。“科学太重要了,它必须,也不得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姬十三如是说。他在各地举办万有青年烩,以突破传统的方式传播科技知识,让许多专家学者为之震惊。他又陆续创办菠萝科学奖、第八日等项目,吸引到更多有奇思妙想的青年人。同时,他目前正在进军阅读、航天、电视、科幻等领域,希望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力。“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谈团队:果壳在做什么
伴随着《生活大爆炸》在中国的流行,果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三年前“成为中国的Discovery”的雄心到现在以一种流行的形式来传播科学,果壳在姬十三团队的悉心照料下日益庞大。
“‘峰芝恋’,不止爱情那么简单”、“西红柿籽发芽,卖个“胎萌”而已”、“孝感高三“吊瓶班”:输氨基酸有用吗?”果壳网的论坛试图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切生物、社会等现象,并宣扬一切新闻都是科技新闻。“果壳的宗旨就是把科学和技术的流传变得引人入胜。”从影响青年人,到影响大众,从小众品牌,到普通人的科学生活伙伴。“有人说果壳集结的是一群科学怪人。其实事实并不如此,我们只是想增强科学在文化界的话语权。”
姬十三强调,更基础的工作是“学习的革命”。他重点介绍了果壳网现在正在经营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你对着电脑就可以把大波名校都上一遍,而且是和全世界小伙伴一起交流你们的体验。”他认为MOOC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为现代人的学习提供更便捷的平台。他也说明了MOOC与公开课的区别,公开课是一个人看片儿,MOOC是一群人实战。
谈创业:创业就像混实验室
创业就像混实验室,姬十三总结了创业者与科研工作者的相同之处——刚开始的时候都认为自己要改变世界;但是大多数人最后发现自己做的是垃圾;重新开始一段新的都比离婚还要麻烦。并通过实例阐明了创业与科研的相似之处——都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提出各种假说;做自己的老板,抗压。正因为如此,实验室的经历带给他许多创业上灵感。“从选择实验室,进实验室,对一个领域所知甚少,到渐渐建立自己的资源,摸准方向,开始起步。这和第一次创业所面临的局面基本相似。所以呆过实验室的我,发现自己很擅长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局面,从新开始。”除此以外,他认为实验室还能够学到如何进行理论性的思考,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争取资源,团队合作。“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任务,你几乎一定会犯错”,姬十三坦言,“创业跟实验一样,你不能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一次成功上,否则你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对此,他讲解了对他帮助很大的精益创业的理念,精益创业的核心思路是首先找到最基础的核心假设点,然后用最小化产品,快速验证假设,最后在有限时间和有限资源内实现多次试错,尽快起飞。
讲演接近尾声,姬十三结合自身经历送给交大学子两句话。一是“失败是成功他爹”。失败不是成功之母,不一定会带来成功。失败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创业者要树立正确的失败观,牢记创业肯定不会那么轻轻松松地成功。面对失败,要有好的方法论,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二是“没有白费的人生”。人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所以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时间会证明一切。他把人生比作打开盒子,不断进行惊喜,每开一个盒子,你对自己所作的事就多理解了几分。当以十年的尺度回首自己打开的盒子,你突然看到,第一个盒子的意义。“有趣的灵魂早晚都会相聚”。他以这句话结束了精彩的分享。
对话交大学子
问:在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不确定时,如何做出选择?如何下定决心创业?
答:在做出选择前,你要想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有什么事情你觉得你干十年、二十年都不会厌倦,二是有什么东西你会干的比普通人好。二者的交集就是你最适合的。无论你最后的选择是怎样的行业,都要有耐心,十年磨一剑,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你都一定会有收获的。
不同的人对风险的偏好不同,我更偏爱风险,喜欢有刺激的事情。创业则恰好是充满风险的。我不喜欢可以看到自己前面的路,那样会很无聊。所以重点在于你要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问:你对创业的看法是否产生过改变?为什么?
答:我认为自己的创业有三次,从写作,到公益,再到真正意义上的果壳网,但我一直认为这三个都只是我为了实现自己目标所选择的方法,所经历的道路,并不是非要搞什么创业。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
问:有人认为您一直在做中国版的美国产品,你如何看待?
答:我们的确在模仿他们做一些东西,但只是一种模式的借鉴,在定义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借鉴成功了,我认为那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人们真的给我们的产品冠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之类的称号,我是很高兴的。这意味着我们做得很成功。
问:在所有的问题中,你最希望人们问你怎样的问题?
答: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群人的问题,能够直接的接触到学生们的想法,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经历,每一个问题都很重要,没有坏问题,关键在于怎样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