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调研组一行4人抵达西安,调研西安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郑南宁校长、程光旭副校长向来宾介绍相关情况,教务处、拔尖人才培养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高层办、数学与统计学院、理学院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调研座谈会。

调研组成员包括: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副组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委员、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原所长杨乐,特邀专家、武汉纺织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工作秘书张巧云。西安交大“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进展情况是此行调研组关注重点,李延保副组长介绍了调研背景等相关情况。
郑南宁校长代表学校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他介绍说,西安交大历来就有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传统,从少年班开始,到钱学森实验班、宗濂医学实验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等各类创新人才实验班,已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西安交大2009年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主要致力于培养数学学科、物理学科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人才。“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物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钥匙,数学和物理的联姻使得我们描述客观世界更为深刻,也为改造客观世界奠定基础。”郑南宁校长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推动国家、社会发展乃至世界科学进步都有重大意义。他表示,西安交大立足工科优势,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与工程科学发展相结合。他提出,拔尖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培养兴趣,还要注重实践环节,更要注重人格养成。
程光旭副校长专题报告了西安交大拔尖学生培养项目进展情况和培养特色。据了解,西安交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每年从高考生中直接录取数学与物理实验班各20名,从少年班与理工科类新生中各选拔20名。西安交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验班单独编班,优胜劣出,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流制;试行三学期制,在6周的小学期中强化英语训练和科研训练,并开设部分选修课;尤其注重国际交流,争取使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期间即能有国际交流机会。程光旭副校长还系统介绍了“基础学科与工科相结合、按人才特区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三大特色,并提出培养阶段存在的部分问题。
调研组对西安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创举表示赞同。李延保副组长表示,西安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明晰、定位准确,注重学生人格教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他鼓励学校继续发挥工科优势,加强国际交流,推广拔尖人才培养经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杨乐院士则说,国家、社会、家庭对交大这样的名校寄予厚望,学校确实应该把拔尖人才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希望西安交大进一步打好基础,立足优势,加强交流,涌现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与会人员与调研专家还围绕理科人才培养规律等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西安交大工程坊和前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