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校史故事365】98 医学部: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的直接继承者(二)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7-14 16:19 浏览量: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经各期发展,毕业学生如洪式闾、鲍鉴清、徐佐夏、刘兆霖、高邃、颜守民、毛咸、许世瑾、胡懋濂、杨敷海、陈友浩、梁铎、林振纲、林幾、徐开、余贺、林子扬、杨其昌、王同观、毛鸿志、刘士琇、黄万杰、厉矞华、隋式棠、贾淑荣等数十人先后留校或返校任教,多数再经官费(由学校或原籍省支付)或自费公补等方式被送往德、日等国留学,逐渐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每年派教师赴国外考察或继续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1913年11月22日,由校长汤尔和结合中国国情起草的《解剖条例》,被以中央政府内务部令公布,这是中国自己的第一个解剖法令;1928年由徐诵明院长首倡在中国首次用中文进行教学;多人参与审订医学名词,起草相关制度,编辑学术刊物;以汤尔和博士为首,周颂声、吴祥凤、蹇先器、徐诵明、王同观等翻译日本医学专著数十种(周颂声编著《生理学》、葛成勋编著《外科学总论》、吴祥风编著《临床便览》、刘兆霖编著《外科学各论》等),徐佐夏、梁铎、林振纲、周颂声、侯宗濂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923年9月在全国最早实行6年制(两年预科,四年本科),开创了国人所办高等医学教育最长学制。1930年10月,直接从高中毕业生招收6年制本科生,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1915年2月15日附设诊所开诊,到1928年11月把诊所迁扩建为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京城百姓称之为“平大医院”)。经不断发展,“平大医院”成为一所综合实力仅次于协和医院的教学医院。

经过25年发展,校(院)长先后由汤尔和、葛成勋、周颂声、洪式闾、张黻卿、孙柳溪、徐诵明、吴祥凤担任,师生们克服经费不足、教学设备有限的困难,努力教、学,使得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1913年到1925年6月,共培养4年制专门毕业生363名; 1923年9月到1937年6月,共培养6年制本科毕业生259名。国内许多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和学科奠基人都从其中诞生。其中,贺宗霖(贺诚)成为红色革命家和新中国卫生事业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国人所办医学院校中,学校被认为是“所得经费最少、培养人才最多”“汇集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他们代表了当时我国医药卫生各学科的最高水平”,对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平津相继沦陷。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平大学赴陕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师生随校西迁,在陕西度过最艰苦的抗战岁月,经各期发展,成为现今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医学部实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正脉之延续和直接继承者。

参考文献:

国立北平大学一览(1934年3月);罗卓夫 孙敬尧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的八十年(1912-1992);慕景强:西医往事——民国西医教育的本土化之路。

本文图片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档案馆副馆长董惠华同志友情提供。

文字:二附院 杨龙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