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5“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暨陕西创新创业创造大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来自政府、国内外高校、头部企业、投资机构、国际技术转移机构等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共议前沿发展、发布创新成果、签约合作项目。大家纷纷表示,期待进一步在合作中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创未来。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副院长 科迪尔佐达·法尔霍德·安瓦尔:强化科教协同,创新绿色经济发展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副院长科迪尔佐达·法尔霍德·安瓦尔表示,本次大会为推动中塔科教合作提供了关键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通过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深化了人文交流,目前已有数百名中国学生计划赴塔学习语言与文化。希望未来与西安交通大学在绿色能源等领域拓展科研合作,通过借鉴中国经验,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并进,为区域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创新和数字技术署电子商务监管部门负责人 索利耶夫·法鲁赫·尤努索维奇:共筑多元创新生态,擘画数字发展新蓝图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创新和数字技术署电子商务监管部门负责人索利耶夫·法鲁赫·尤努索维奇表示,本次大会成功构建了一个多方协同的创新平台,充分彰显了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区域创新枢纽的引领作用。期待塔吉克斯坦与西安交通大学在数字技术与创新成果商业化等领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并通过联合企业、政府与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中亚地区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院长 查理穆哈梅特·沙利耶夫:共筑区域合作新篇章,携手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院长查理穆哈梅特·沙利耶夫高度评价了本次大会的战略远见与务实价值。他表示,此次大会为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中亚各国代表提供了确立合作的绝佳机遇,为各方在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未来合作铺平了道路。期待与西安交大深化在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共创发展新局面。
哈萨克斯坦沙卡里姆大学副校长 叶拉斯·杜拉特拜:携手共筑智能物流未来,助力哈萨克斯坦数字化升级

哈萨克斯坦沙卡里姆大学副校长叶拉斯·杜拉特拜介绍,自今年四月两校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果。双方在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成为推动哈萨克斯坦物流与仓储体系实现智能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希望在本次大会中见证更多技术突破,与各方携手,共赴美好未来。
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副校长 阿纳尔巴耶夫·马克萨尔别克:共建联合实验室,培育青年科学家

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副校长阿纳尔巴耶夫·马克萨尔别克表示,本次大会汇聚了能源与绿色发展领域的顶尖智慧,为深化区域合作、共谋绿色未来提供了关键契机。西安交通大学在清洁能源与储能等领域的雄厚科研实力,为双方合作构筑了坚实基础。期待未来双方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为青年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平台。
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发展与合作部部长 海科·托波尔:共筑中亚科教桥梁,驱动区域创新未来

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发展与合作部部长海科·托波尔表示,本次大会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开放共享精神,为中亚国家推动能源转型与工程技术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未来,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将聚焦能源、工程技术等核心领域,与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跨学科课程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交通大学西安校友会会长、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文斌:秦·港现代产业孵化加速器落地,校友企业助力区域科创升级

交通大学西安校友会会长、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斌表示,本次大会上,母校与“秦·港现代产业孵化加速器”签约成立,旨在汇聚校友企业家资源,推动校友企业产业项目落地,助力创业企业明晰产业路径。校友会工作获得学校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已成功举办“校友企业家干部学术工作坊”,助力校友企业家提升才能。未来,平台将持续培育更多优秀科创型校友企业,推动交大校友群体成为支撑西安、陕西、全国乃至“一带一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继集团技术中心(零碳研究院)主任 刘洋: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许继集团技术中心(零碳研究院)主任刘洋表示,本次大会成功展现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本土创新辐射“一带一路”的有效路径,彰显了西安交通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集团已借此契机与西安交通大学成永红教授团队携手,共建氢能源技术产业研究院。未来,双方将聚焦常温常压固态储氢技术,破解氢能长距离运输的经济性与大容量存储的安全性等关键难题,为落实“双碳”战略提供新的技术与产品支撑。
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薛晓芹:以“资本活水”浇灌“硬科技沃土”

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晓芹表示,硬科技已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大会上涌现的大量合作项目,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合作空间,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动成果转化的决心。”公司将高度重视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共同推进国际创投小镇等项目,并围绕科技创新全周期,为优质科技项目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产业化全过程的资本赋能。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绿色过程技术研究室创建人、氢易能源技术委员会主任 方涛:从“实验室”到“产业园”,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绿色过程技术研究室创建人、氢易能源技术委员会主任方涛表示,此次大会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令人备受鼓舞。目前,团队基于十几年的研究积累,在西安交通大学和秦创原共同推动下,孵化成立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建成一期工厂。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挑战杯—国创赛”金奖项目夏令营营员、杭州泊点科技创始人 朱铭熙:成果落陕拓新局,产学研用聚力启华章

“挑战杯—国创赛”金奖项目夏令营营员、杭州泊点科技创始人朱铭熙分享了团队的肌电交互技术成果——该技术以表面肌电信号为核心,构建了更精准、重隐私的人机交互方案,已斩获“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国家级金奖。他表示,西安交大的特色培养体系为他破解了学业与创业的平衡难题。陕西秦创原完善的产业生态与有力的政策支持,更让他坚定地将企业从杭州迁至西安。未来,他计划充分整合“秦创原+交大科研”资源优势,推动技术从智能助残向高端医疗、工业控制等场景深化拓展,立志打造“源自陕西、服务世界”的硬科技标杆。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 贾晨泽:技术突破赋能海洋救援,交大沃土孕育硬科技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本科生贾晨泽表示,破解极端环境救援难题需要硬科技的核心支撑。西安交大通过“挑战杯—国创赛”金奖项目夏令营、对接秦港孵化器等全方位“产学研用”支持,让创新想法有土壤、能落地。作为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项目《蓝色天使 —— 极端天气下海面自主搜索救援无人机研究方案》的负责人,贾晨泽团队针对性研发垂起固定翼无人机自主探索救援系统。他表示:“未来我们将依托秦创原总窗口,推进系统升级与多机协同部署,拓展无人机在极端环境救援中的应用,为海洋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