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西安交大举办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暨陕西省第七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

日期:2025-11-03 14:40 浏览量:

11月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暨陕西省第七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开幕式在创新港举行。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优秀青年学者,以及各兄弟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国内优秀学者齐聚一堂,共叙人才情谊,共话创新发展,共谋未来新篇。

西安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西安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化卫,陕西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张争京,西安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苏星,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校长助理黄忠德出席会议。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严俊杰主持会议。

张立群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此次大会既是西安交大‌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的务实举措,更是学校‌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赋能未来‌的生动实践。当前,陕西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安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西安交大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期待更多优秀青年学者选择西安交大,成为学术创新的“开拓者”、学科交叉的“架构师”、战略需求的“攻坚者”、国际合作的“架桥者”。西安交大将以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助力人才发展,希望与大家在陕西这片创新创业、和美宜居的热土上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共筑美好未来。

郑化卫表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丝路起点,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雄厚的科教实力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平台,在前沿领域持续突破,并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高精尖缺”人才体系,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未来,西安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西安创新驱动的事业中来,诚邀大家在这片沃土上,共筑梦想、共赢未来。

研讨会第二阶段由西安交大人力资源部部长魏进家主持。西安交大五位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

学科办副主任何月从学校历史沿革、学科概况、一流学科建设、人才与科研支持四个方面,勾勒出学校学科建设的全景蓝图。她表示,学校将秉持“五新四强”建设理念,着重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热诚期待海内外英才加入西安交大。

科研院副院长李兴文从科技创新、科研平台建设、产教融合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西安交大在科研方面的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在学校30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表示,西迁精神浓郁的“传帮带”氛围是激励一代代学者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希望优秀青年学者为学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社科处副处长李聪以“时代年轮,南洋文脉”“责任担当,繁荣发展”“争创一流,世界之光”三个模块梳理了学校人文社科领域的特色与优势。在展示丰硕成果的同时,他表示,学校未来将重点强化智库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希望与优秀人才共同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以“使命驱动,守正创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工作。他表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成为推动以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为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支撑。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西安交大,在此成就事业、实现理想。

高层办副主任沈超以“汇聚天下英才,智创美好未来”为主题,详细解读了覆盖青年学者全职业阶段的人才计划。他表示,学校将不遗余力地提供“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同时,他也向全球英才发出邀请,期待与大家携手,在西安交大这片创新热土上共同开创辉煌事业,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智慧与力量。

化学学院教授张彦峰、能动学院教授赵秋阳、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陈娟分享了他们在西安交大的成长历程。他们表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成为激励自己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提供的顶尖科研平台、配置精良的实验室与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开展高水平研究构筑了坚实的硬实力基础;优渥的生活条件、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传帮带”的团队文化,提供了温暖的软环境支持。诚挚邀请海内外青年才俊加入西安交大,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携手前行,共同为民族复兴伟业与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据悉,学校各学院(部)立足参会人员的学科背景与研究方向,精心组织各具特色的分论坛活动。分论坛紧扣各学科前沿领域,围绕国际学术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开展深度研讨,构建起学术思想碰撞交融的创新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各学院(部)在学校引才政策总体框架下,现场解读个性化人才叠加支持政策,通过细化配套支持举措、强化资源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引才工作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向海内外青年英才郑重发出加盟邀约。

文字:党委宣传部 杨敏;仙交小融·通讯社 朱小如
图片:人力资源部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今日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