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西安交大联合研发国际原创成果: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

日期:2025-10-22 15:43 浏览量:

近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科技成果评价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领导出席评价会。会议由四川省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何亨刚主持。

本次评价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香港大学贾伟教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赵军宁副局长、国家药典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钱忠直、暨南大学叶文才教授、四川大学张志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张卫东所长、澳门大学王一涛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王继刚研究员等作为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代表项目团队介绍了“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项目的总体实施情况。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医学部药学院贺浪冲教授就仪器的核心理论与功能进行阐述。成都中医药大学鲁军教授则围绕仪器的主要参数、核心模块、典型应用案例、创新点及市场推广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该项目聚焦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解析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全链条自主化设计,攻克多靶标并行筛选、数据智能解析等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仿生膜高效固定与高通量筛选的技术瓶颈,实现从单一靶点向多靶点并行、从离线筛选向在线智能分析的重要跨越,为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机理研究与质量控制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构建的“仪器—数据库—标准”一体化技术生态链,为中药现代化与国际认证奠定方法学基础,实现从原创理论到自主可控高端科学仪器的重大跨越,高度契合国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发展的战略方向。

随后,专家组审阅项目技术资料并现场观摩仪器演示。专家组经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仪器为国际原创,填补了相关装备领域的国际空白,整体性能先进可靠、操作便捷,是一项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科技成果。

刘良院士表示:“这是一项令人震撼的成果,不仅是一台实用的仪器,更代表着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它精准解决了中药研究中‘物性’与‘活性’长期分离的难题,为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范式提供了关键支撑”。

王广基院士指出:“该仪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原创领先性,中国药科大学已引进两台。它在复杂中药体系成分分析中表现出色,能够化繁为简,显著提升后续药效研究的成功率”。

陈新滋院士评价道:“该仪器不仅在功能上可精准捕捉复杂体系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外观设计也展现出专业品质,具备显著的出口潜力与市场吸引力”。

赵军宁研究员从行业层面指出:“该成果为阐释中药复方制剂作为创新药的科学基础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响应了国家药品监管的重大需求,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贾伟教授用“令人振奋的突破”形容该成果,认为“这项研究真正实现了从复杂系统中捕捉关键信号,是打开中药‘作用黑箱’的关键工具。”此外,多位专家指出,该仪器不仅在中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天然产物筛选、药物研发、质量控制乃至环境检测等领域同样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典范。

本次评价会的顺利召开,将有力推动该成果在中药新药研发、质量评价、临床研究及精准用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对服务国家中医药振兴战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有力支撑。

研发团队代表及主要完成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评价会。

仪器简介: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智筛分析仪(MCMC-ISW)为“多靶标同步识别+智能筛选”融合的“多对多”仿生二维色谱分析仪。该仪器在第一维采用多靶标细胞膜色谱模型,通过“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从复杂中药体系中筛选活性成分;在第二维借助柱切换技术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实现对活性组分的在线分离与鉴定,通过专属数据库与智能分析系统对两维数据进行实时整合与解析,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靶标、多途径”作用机制。分析仪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以色谱为核心的中药复杂体系研究正式迈入“多成分-多靶标”智能化分析新阶段。

文字: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医学部
编辑:闻道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