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9月27日至28日,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延安市人民政府、陕西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党团学生骨干、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组成专项实践队伍,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红色研学,通过专题宣讲、旧址探访、非遗体验、剧目学习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立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启动仪式:扬帆启航展英姿

9月26日下午,“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交大举行。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小秋,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博虎,陕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汉琳,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邓丽雅,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陕旅集团,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仪式。
专列课堂:红色宣讲燃初心
9月27日上午,实践队伍乘坐西铁“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专列前往延安。途中,列车车厢化身“移动课堂”,学生微宣讲团成员轮番登场,带来《铀的三生三世》“两弹一星”主题宣讲、《延安精神: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延安精神主题宣讲等活动。从“两弹一星”元勋的科研坚守,到延安时期的奋斗故事,宣讲团成员用生动案例、鲜活语言,将科技强国与精神铸魂的时代篇章娓娓道来。

在列车上,合唱团的同学组织大家进行红歌颂唱,精选《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等经典爱国红歌,通过领唱、合唱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重温当年抗战救国时期的军民情谊与民族气魄,深化同学们对于延安精神和抗战历史的认识。
旧址探访:历史回响润心灵
在两天实践活动中,实践团队先后探访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学习,在历史现场感悟延安精神的真谛。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文物与详实的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岁月;在枣园革命旧址,实践队伍走进毛泽东、周恩来等居住过的窑洞,在此感受到思想的伟力,对“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有了更鲜活的理解;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实践队伍走在各院系的教室中,感悟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艺术如何成为唤醒民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在西北局旧址,实践队伍了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革命胜利而奋斗的艰苦历程。
剧目共赏:大爱无疆暖人心

9月27日晚,实践队伍集体观看大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该剧以抗战时期延安保育院的真实历史为蓝本,生动展现了烽火硝烟下军民鱼水情深,以及革命者“为了下一代、为了新中国”的无私大爱。
观剧结束后,实践团队聆听了“学习张思德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现场课。授课教师以张思德“为人民服务” 的感人事迹为核心,深入解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传承非遗:红色基因代代传
为推动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此次实践活动设置非遗体验与家风学习环节,引导学子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安塞腰鼓非遗体验现场,当地老乡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与动作要领。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学子们挥舞红绸、跳跃踏步,从动作生疏到渐入佳境,在酣畅淋漓的律动中,深刻感受黄土地人民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实践团还走进延安红色家风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件件朴素的物品、一封封深情的家书,生动展现了革命领袖严于律己、艰苦奋斗的优良家风。
西安交通大学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许祺琪表示:“踩过延安的土地,才真正读懂红色信仰。此次实践活动更让我明白,这片圣地的力量,藏在每一段岁月里。作为交大学子,我会带着这份‘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初心,在学业中攻坚,在时代里担当,让延安精神照亮青春路”。
西安交通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樊响表示:“作为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此次延安之行让我收获满满。从安塞腰鼓的豪迈中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从革命旧址的庄严肃穆中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从红色故事中领悟革命理想的崇高。我更加坚定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信念。未来,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一路行走、一路思考,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加坚定了将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发展的理想信念。未来,交大师生将继续勇担时代重任,坚定不移听党指挥跟党走,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