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由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第一附属医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举办的“融创医工·智链未来”医工交叉成果转化路演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

活动聚焦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为学校医工交叉领域攻关团队与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企事业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助力前沿科技成果落地,加速产业转化进程。此次路演共邀请了近20位政府、企业嘉宾现场指导,活动由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薛睦主持。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医学部副主任徐峰致辞。徐峰表示,西安交通大学是全国最早创办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历史底蕴深厚,西迁老教授们参与研制新中国多个首台(套)高端医疗设备,为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突出贡献。学校承办此次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意义非凡。科研成果落地走向市场、服务于临床,需要政府、高校、医院、企业、金融、监管等单位通力协作、精准对接。期望通过举办项目路演,汇聚多方力量,引导科研团队研究临床和产业的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用好国家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领域的优惠政策,推动更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加速孵化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此次路演共展示六个医工交叉重点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京玉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孙畅宁副研究员、电气工程学院范成瑜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副主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尚晖博士,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精准检验检测技术与设备中心主任、医学部药学院韩省力教授,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智慧诊断技术及装备中心主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游民黎副教授,分别代表各自所属研发团队做了项目展示。
与会专家与路演报告人充分交流,现场达成多个初步合作意向,并表示将持续发掘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科技成果,与学校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良好生态,积极助推优质项目转化。

项目简介:
项目一:新型双囊IABP设备及耗材产业化(负责人:王京玉)
孵化公司专注于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创始团队由科学家+工程师组成,重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已取得医疗器械产品(Ⅱ、Ⅲ)注册证10项。自主研发的IABP双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为全球首创,显著提升心搏量50%±,助力心脏功能恢复。打造“IABP+ECMO+ Impella”三位一体的急危重症生命支持产品矩阵,形成技术协同与渠道复用。已完成技术向产品的产业化,正在申报注册Ⅲ类产品10多项,致力于将公司做成国内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产品的龙头企业。
项目二:增材制造(3D打印)聚醚醚酮骨植入物应用与产业化(负责人:李涤尘)
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聚醚醚酮(PEEK)材料3D打印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团队之一。在3D打印技术方面,团队研发并转化了三个系列的PEEK专用3D打印装备,工艺装备服务于航空、航天、石油、兵器、医疗等领域。在医学应用方面,团队自2017年开展世界首例3D打印PEEK植入物的临床应用以来,与国内30多家医院合作开展临床应用300余例,2023年与企业合作开发的3D打印PEEK颅骨植入物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获得我国第一张3D打印PEEK植入物的注册证。
项目三:西源医电——低温等离子医学及美容应用(负责人:刘定新)
本项目致力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医疗和美容领域的创新应用。团队在皮肤治疗修复、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研发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医疗及家庭应用设备。目前,项目已成功推出首款产品“等离子轻肤美容仪”,该产品针对“亚健康”皮肤,能够有效消除痘痘红肿、缓解肌肤色沉、激活皮肤新生,成为新一代美容养肤的热点产品。未来,项目将继续拓展产品线,进一步开发家庭端和医疗端产品,如家庭健康卫士、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设备等。
项目四:加速器驱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负责人:王盛)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是一种药械结合的细胞级双靶向前沿癌症治疗技术,具有靶向精准、安全高效、治疗周期短、副作用低等治疗优势。本公司是目前全球唯一在BNCT领域集器械、软件和药物为一体,具有全流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产品企业。企业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强流质子RFQ加速器技术路线,研究攻关加速器中子源装置、新一代高效含硼药物、自适应治疗计划系统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BNCT全链条整体解决方案,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品方案全流程国产化自主可控,已申请专利超百项。企业与国内头部医院共建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累计完成数亿元融资。目前企业已完成硼中子俘获治疗示范装置建设与调试,各项设计指标国际领先,实现我国BNCT技术从0到1的突破,先后获批国家药监局审评前置重点产品、浙江省尖兵研发攻关项目。项目被誉为杭州市“打造专精特新名城”和“推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的典型案例。
项目五:高通量智能CMC分析仪(负责人:贺浪冲)
团队基于细胞膜色谱配体/受体特异性相互作用原理,开发生物样本复杂体系中目标待测成分分析的高通量智能CMC分析仪,仪器包含多通道全自动样品处理器、快速分析系统、智能分析软件三大功能模块。通过仪器软硬件协同,显著缩短单样本的分析时间,可实现待检测药物的高通量分析,分析检测速度较传统液相色谱仪提升10倍。高通量智能CMC分析仪的成功研发,首次实现高端医疗设备从硬件设计、软件算法到配套色谱耗材的全流程国产化。其关键性能指标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彻底摆脱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为医疗数据安全筑牢防线,为供应链稳定提供保障。
项目六:SMART分子诊断系统(负责人:徐峰)
团队围绕“样本进、结果出”的全流程数字PCR一体化检测,开发全球首创的4合1一体机平台。团队提出多项原研技术方案,涵盖样本预处理、液滴生成、核酸扩增及信号读取等关键环节,构建出以“高灵敏、高特异、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为特色的核酸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结直肠癌早筛、肺癌伴随诊断、病毒病原体快速检测等多个场景。项目与企业合作已完成核酸提取仪和液滴生成仪的一类注册,并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结直肠癌早筛多中心临床研究,入组样本超1900例。当前平台已获得授权及申报专利35项,未来将持续布局国际专利(PCT),推动产品向海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