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激情 · 好奇 · 视野——优秀青年国际新闻记者的成长之路

“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新闻传播前沿课”第四讲开课

日期:2025-05-20 09:27 浏览量:

5月11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新闻传播前沿”第四讲,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讲。本次课程特邀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十佳选手、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文成担任主讲,以“青年记者的国际新闻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结合其驻伊朗期间的深度报道经验展开分享。课程由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杨琳教授主持,徐婧副教授、刘丹助理教授及80余名学生听讲。

高文成以“激情、好奇、视野”为关键词,串联起他的职业理想、职业热情与职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他首先以“激情”为关键词,阐释了新闻人突破职业困境的核心力量。这位曾获中国新闻奖的资深记者坦言,当他的外派驻地从计划的美国变成了伊朗,需要面对波斯语零基础和信息障碍等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需要快速地融入当地社会,并寻找新闻线索,这都成为了他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他强调:“驻外记者是传递中国声音的关键枢纽,既要用中国视角观察,又要为中国立场发声。”结合自己驻伊期间参与总统会议的实例,他深入分享了记者要如何突破文化隔阂、建立媒体信任网络,以及如何通过在地化叙事破解国际传播中的刻板印象。针对融媒体时代的职业要求,他提出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认为记者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实现内容增值,一方面要掌握采访、剪辑等全媒体技能,用技术实现新闻敏感度的价值转化。

对于新闻选题的细化与落地,他认为保持“好奇”是将“小切口”转化为“大稿件”的基础原则。他以驻伊期间采写的罕见病“蝴蝶宝贝”系列报道为例,阐释了好奇心对于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价值,他表示,记者要怀揣人文关怀切入微观个案,同时注重在地化语境分析和跨文化传播策略,将专业的国际政治事件研判分析转化为普通民众可感、可知、可理解的新闻表述。

在探讨国际新闻工作的“视野”维度时,高文成以伊沙建交报道为例,提出了新闻人的“在场”原则,他认为记者既要将新闻事件置于宏观背景中构建认知坐标,又要通过现场细节捕捉时代注脚;同时,要平衡好“显微镜”与“广角镜”两种视角,在捕捉即时信息的同时,注重对历史纵深的诠释。讲座结尾,他特别分享了自己认为能够“增强幸福感的8件小事”,希望以此传递职业信念,激发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广大学子对国际新闻事业的向往。

杨琳、刘丹对高文成记者的分享和讲述,进行了理论回应、分析和总结。

“好记者讲好故事——中国新闻传播前沿”课程将持续邀请好记者进课堂,以一线经历感召职业精神、锻造新闻理想,着力培养适应智能媒体时代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文字:新媒体学院 李鹏
图片:新媒体学院 黄愉涵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