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周五)下午,由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交大西迁博物馆、档案馆联合主办的“彭康哲学讲坛”第34期学术讲座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是浙江大学求是学者董平教授,讲座主题为“从多元文化互动视域重观儒家与儒学之历史关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常新教授、刘俊副教授主持本场讲座,哲学系学生参加了讲座。
在讲座中,董平教授认为人类所有成体系的文明诞生的源头都是祭祀,“儒”是统合巫、祝、史的职业。儒家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自成一家,儒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阐释的那个“学”。《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对孔子的描述最具典范性。孔子通过对尧、舜、禹的描述构建起文明的历史。有孔子有六经,六经之学便是儒学,但儒学不仅是六经之学。“儒”以“道”得名,通天地人贯三才为儒。与天同一、上达于天是儒学最根本的特征。孔子最伟大的贡献是他晚年留下记载先王制度的五经,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制度,五经真正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载体被确定了下来。此时政统、道统、学统、治统全然合一,这是经学形态确立的重要体现。正是在这一经学形态的主导下汉朝成为唯一一个通过丝绸之路以内陆国家向世界开放的国家。多元文明互动融通体现出儒学的包容性特征,佛教兴盛于唐代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儒家思想也因此不再是儒家的而成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的代表。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延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唐代中期佛教发展兴盛使得韩愈意识到接续孔孟道统的重要性,其后北宋五子继承韩愈的问题意识,他们基于对多元文明互动融通的思考尝试建构完整的世界观以与佛教世界观划清界限。周敦颐《太极图》就建构了一个不受佛教浸染的完整世界观。北宋儒学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儒学,它本身就是以多元文化为发展形态的。在今天我们回溯儒家的产生和儒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有过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致使我们重建文化体系的宝贵经验,同样我们今天也有信心因应现实世界的变化,吸纳经过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优秀思想完成儒学发展的自我生命更新。
在交流环节,刘俊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她认为,董平教授的讲座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儒家文化是多种文化相互交织、融合的产物,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儒家文化的内容以期回应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儒家文化发展。最后,董平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在场学生提出的问题,他认为,儒家思想如何因应AI世界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有趣问题。董教授的精彩讲座使得在场师生对儒家、儒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