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负笈北上问渠,源头活水自来

交大学子赴京参加第八届思源学子源动力训练营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09-07 18:09 浏览量:

8月26日12:55,随着G871列车从北京西站驶出,第八届思源学子源动力训练营落下帷幕。8月20日到26日,西安交通大学14位思源学子在校教育基金会李晨晨老师带领下,由西安奔赴北京,开启了为期七天的游学之旅。其间,大家参访校友企业,与各行各业的校友交流互动,以学弟学妹身份向学长学姐请教成长、学习与求职中的宝贵经验,时间虽短,但大家收获满满。

“思源学子源动力训练营”由西安交通大学团委、教育基金会、学生处、源动力联谊会主办,并由源动力联谊会提供全程策划和经济资助。作为学校部分已毕业的学生会和社团骨干成员于2013年发起成立的校友组织,西安交通大学源动力联谊会以“开放、互助、笃行、成长”为组织文化,以“敦睦校友情谊、支持校园文化发展”为组织宗旨,以面向母校建设服务、面向学生骨干服务、面向联谊会员服务为行动纲领,通过互帮互助、积极付出,持续为打造更加精彩的校园文化、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骨干服务。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哺母校的源动力的驱动之下,我们踏上了本次游学旅途。

自然之中生机无限,勇敢开辟桃花源

“所有的创业都是冒险,就像营地,是一场‘荒野上的无限游戏’。”李海波这样向我们诠释了他的创业观。

李海波,交大1996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星谷营地创始人,前喜马拉雅声联网战略合作副总裁,创业经历丰富。在游学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他亲手从废墟上搭建起的这个理想国。“投身营地,本身就是一场意外。”当李海波发现坐落于北京延庆铁炉村旁的这片山谷时,它还是一片生着一人高荒草的野地,根本没有如今贯穿营地的溪水、道路、电线等基础设施。“我的原始想法是搭一个和朋友们在疫情期间聚会的地方。”喜欢聚会、喜爱露营的他敏锐地发现了高端营地行业的蓝海市场,“人是需要疗愈的,而只有进入大自然才能得到最好的疗愈。”

围绕自己的兴趣才能把事情做好,而李海波就是这样一位拥有不竭热情、不断探索兴趣的人。他做过摄影师、贝斯手、调查记者、编剧,成立过杂志社,打造过高端音响,在喜马拉雅做过副总裁……他创业的脚步涉及文娱、医药、新能源、商学院等多个赛道。从做大媒体、大平台影响无数人,到入职喜马拉雅影响七亿人,再到做Pluto音响影响几千人,如今做营地,却变成了每天只服务26组家庭。“我的事越做越小,但我服务的价值网络越做越大。”

“美学、情绪、常识、想象力”这四大价值矩阵在薛子晨同学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身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这一平衡正是薛子晨所追求的。她动容于海波师兄的人生哲学——“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错了就改”的认真态度与秉持利他主义的初心;享受做事的过程,不要在意结果,永远不把失败看作打击,而是洞察蕴于其中的机遇。“我会努力拓宽视野与深度,提升审美能力,拥有想象与尝试的情怀。”薛子晨坚定地说。

“瞬间感到一种被天才碾压的惊恐。”这是李海波对舍友曾海若的初印象。

也许你曾在纪录片《第三极》中沉醉于青藏高原的生命之美,曾在《众神之地》的镜头里领略“旗舰物种”的震撼,或在电视旁、影院中观看《电影传奇》、《我的祖国》以及《我的抗战》……如果给他们打上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无一例外都出自曾海若之手。

从交大毕业后,曾海若于2001年进入央视担任编导,次年便开始投身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工作。我们造访曾导的工作室,在放映厅里观看了《众神之地》第一集:荒野里的轮回。影片描述了青藏高原上野牦牛的灵性、野性与神性,用优秀的色彩、构图和宏大的配乐,佐以高质量的影像素材,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既富含大自然气质,又兼顾人文气息的优质演出。

拍摄过程中,导演和摄影师经常要在广袤的无人区里支起帐篷驻守月余。“动物是无法配合我们拍摄的。为了一个几秒的镜头,往往需要漫长的等待。”在往返中国四角广泛拍摄素材的过程中,曾海若和他的团队不但在挑战自我,也亲身经历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动物会用它们的方法审视人类,”曾海若回忆着初次拍摄野牦牛的经历,“最开始的几天,野牦牛在离我们几里地的时候就会转身跑掉。”对于摄制组的到来,野牦牛非常谨慎。“它们会在夜里靠近我们的营地,用鼻子闻我们的气味,直到确认我们没有恶意。”曾海若认为,如果将自然视作“对方”,人类将无法真正自立。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是纪录片最重要的题材,他也将持续关注下去。

“制作一部纪录片的工程量可大可小,一个人,一台相机就可以录制自己想做的内容。”曾导鼓励同学们大胆实践,不要因为没做过就不敢尝试。每一次试错都是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未来优秀作品的铺垫。

单桢云同学结合自身的专业创作经历说道:“身为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我完全可以想象每个环节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与制作纪录片的难度指数相比,曾经让她烦恼的作业似乎只是九牛一毛。纪实与演绎、自然与人文、计划与变化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络,让单桢云感受到这场自然与真相进军的实践充满了挑战性,但真实细腻的镜头语言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她明白了纪录片的意义:“我要搭建一座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桥梁。”

科技推动数据发展,潜心中华万物互联

在星谷营地的留宿当晚,延庆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空气中尚有湿润的水汽,思源学子们辞别李海波,由星谷营地直奔度小满金融。

度小满,原百度金融。2015年12月,百度整合旗下金融业务,成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交由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全面负责,金融科技与无人车、DuerOS成为百度AI战略的三大重要赛道。

在度小满的企业文化展厅内,工作人员为思源学子解释了“度小满”这一名称的由来,其取意“源自百度,小得盈满,前行不止”。不单单是企业名称,度小满企业大楼内的每个楼层都拥有不同的主题,依照春夏秋冬四季划分,会议室也以“夏木繁”“十里荷”“竹月影”等中华经典自然意象命名,诗意盎然,点滴中皆透露着度小满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随后的座谈会中,学子们就自身专业与未来的职业发展向学长学姐们请教,陈仁恺雯同学好奇面试官面对同等条件的竞聘者时,会更注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学长学姐强调,千万不要受专业限制,“交大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家在校期间要多尝试多积累多体验,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8月23日早晨,在北京华为会展中心,思源学子们第一次真正走进华为。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在参观展厅的沉浸体验中,“中华有为”的华为科技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拼搏与担当。

工作人员为同学们仔细讲解了华为科技在智慧医院、智慧矿场、智慧仓库、智慧海关、城市管理、金融、教育等应用领域的卓越成就,其中详细介绍了华为与深圳机场合作打造的“未来机场”——机场机位资源智能分配,每天1000多个航班的机位分配由原来人工分配的4小时缩短为仅需1分钟。科技的力量所迸发出强大动力,在深远影响着人们当下和未来生活的同时,也在此刻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刘嘉鹏同学感慨道:“这次参观华为会展中心,体悟华为惠民利民的科研理念,感受到了华为作为中国智能科技领域的‘头雁’企业致力于助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信念,也激励了我潜心科研、有所作为的决心。”

作为在校学生,最令学子们印象深刻的,则是华为与高校合作开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在屏幕这端轻点鼠标,千里之外高校门口的交通情况便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些真实的案例让学子们对于华为“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产品理念有了切身体会,也让大家不由得从内心叩问:我之所学,能为这个世界,为新时代的家国做些什么?

初至腾讯,“正直、进取、协作、创造”的八字价值观虽然简约,却并不简单,它让大家的记忆与当下在此刻碰撞交织。跟随讲解员的引领,学子们来到了由科幻色彩与数字化加持的展厅里,QQ、微信、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腾讯游戏等一系列让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应用一一呈现,大家跳脱出使用者的视角,站在陌生却又熟悉的角度,沉浸式地步入了屏幕之后的数据世界。

腾讯怀着“科技向善”的理念,持续打造科技扶贫、微公益、敦煌文化保护等一系列公益项目,科技创造的便利与幸福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子们眼前。

“这才应该是科技发展的意义。”陳寜同学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农田里的作物茁壮成长;大漠孤烟,飞沙走石,敦煌壁画以数字形式永久美丽。陳寜看到了科技的生命力,它绝非是刻板冰冷的,每一秒钟的跳动更迭都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温度。“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传递温度的一分子。”她眺望未来。

步入绿色清洁世界,建设环保美丽中国

深入过李海波与曾海若向往的自然,体验了科技力量蓬勃的互联网,思源学子踏入这两者的中间地带,去触碰现代社会中绿色清洁的元素。8月22日上午,思源学子来到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

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于1990年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就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从此便开始与碳结缘。2010年,他和团队落脚歌华大厦922办公室,创立了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为企业和园区提供减碳方案。彼时,低碳事业尚未进入人们的视野。周遭质疑声不断,但唐人虎丝毫没有动摇。

“当初我们公司刚创立的时候,我随机选择了922这个数字,没想到十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2号这天提出了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双碳’目标。”

讲述完十年创业的心路历程后,唐人虎以康德“三性”——感性、知性、理性寄语交大的学弟学妹们,希望同学们能不断开阔眼界,在校内外丰富成长自我。

在随后的全国碳市场的模拟交易互动桌游中,学子们作为企业管理者沉浸式地体验了为期3年的碳交易模拟,收获了碳市场基本知识,对市场的运营机制和企业碳资产管理策略有了更深的理解。

冯佳玥赢得了这场模拟交易互动,她兴奋地说道:“没想到我一个法学生能获得最大交易额,碳交易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但从今以后我也会关注碳市场的演变,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8月24日下午,思源学子们来到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晨带领同学们参观学习。同学们首先来到温室气体减排实验室,认识了清能院在致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付诸的努力,了解了清能院在碳捕捉处理领域取得的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

随后同学们来到储能实验室参观,观察了电化学电池的检测环境,了解了华能在电池储能的布局与应用。在讲解员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华能清能院拥有的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实验条件和测试分析手段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感受到华能清能院致力于科技自强的刻苦攻关。

能源专业研究生王思涵说:“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专业所学与国计民生的重要关联,了解了清能院在科研攻关方面的巨大投入,在今后科研工作中,我将更加精准地锚定方向,助力国家能源事业发展。”

汲取前行力量,思源一脉相连

置身星谷营地之中,思源学子抬头看繁星璀璨,低头看流水潺潺,这种与自然亲密相拥的美妙触感在观看《众神之地》纪录片时被放大还原。走进度小满、华为与腾讯,中国科技的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时间流逝,空间转换,数字跃动未来。聆听中创碳投与双碳目标的渊源,近距离观察华能的能源清洁事业迭代,学子们叩开了绿色环保的新世界大门。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经典的哲思问题在每一代思源学子的心头萦绕,每一位交大人,都在路上寻找自己的人生答案。如今身为前辈的学长学姐曾经也是年轻迷茫的赶路人,沿着西迁之路的车辙摸索,终于踏上正确的方向。“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角色调换,他们成为引路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用真挚坦诚的交大心指引着新一代的思源学子走得更高更远。

来时路成为基石,目的地成为动力,相信思源学子会带着前辈们的赤诚之心逐浪而上,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传承西迁精神,胸怀“国之大者”,交大学子必将勇毅前行,书写灿烂的青春篇章,为社会发展献出交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文字:刘嘉鹏 冯佳玥 周佳怡 石天翔 薛子晨
图片:王雅舒 吴斐越
视频:王雅舒 吴斐越 单桢云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