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代表在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篇章一
大家好,我是2023届毕业生任承昊。
如果用颜色形容我的大学生活,我想红蓝交织就是我大学最美的底色。
四年前,初次走进交大校园的我被迎新志愿者们包围,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热情、互助、开放的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时的我就暗自许诺,一定要和他们一样,多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的舞台上锻炼自己、发光发热。今天,我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站在这里,兑现了自己的青春诺言。
我曾每天和星航志愿服务团的党员同学们一起,每晚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一般巡航守护校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老师同学,为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红色党旗的引领下,我享受着被志愿服务充实的课余生活,志愿服务也让我收获了独家的青春记忆。
还记得2021年考研的前一天晚上,我作为志愿者和二十多位同学冒着大雪在校园里布置考场路标,等到完成时天已经放亮,我们竟和凌晨在校门口引导考生的志愿者们相遇。恍惚间,四年前初入校园时相遇迎新志愿者们的情景又在我眼前浮现。我清楚地听到一名考生望着我们身上的蓝马甲喊道:“我也要成为交大青年”。如今看来,当时的雪天、寒风和冻得没有知觉的手,以及在志愿服务结束后,大家打着哆嗦拍下的那张没有对好焦的合影,俨然已经成了我大学生活的最美片段。
今天是党的生日,我站在这里,重温四年来由一名向党组织靠拢的交大青年成长为党员先锋的蜕变,也感慨着自己红蓝相映的交大足迹。荧荧之光,可照旷野;点滴微光,可成星海!
篇章二
大家好,我是2023届毕业生张舒媛。
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我不禁想起四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新生“小白”,不知道如何开展科研学习,更不清楚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在书院举办的“第一份科研报告”动员班会上,班主任老师从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电气专业知识介绍,让我对脉冲电场产生了兴趣。我向老师提问:“老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那能不能用我们电气所学的知识去响应乡村振兴,应用到农业领域,惠及民生呢?”我还记得,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工程改造世界,技术改变未来,科研就是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更坚定了我结合所学关注社会,探索“脉冲电场+农业应用”的想法。
可是要把想法变成现实,那是何其艰难。在实验期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不管怎么尝试,种子的干燥效果都不好,发芽率很低,我的信心十分受挫。当时我还参加了学校校运会开幕式的艺术体操训练,烈日炎炎下,同学们共同克服万难和惰性的坚持让我在汗水中明白,只要功夫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和实验室团队的同学们相互加油打气,咬牙继续,在面对要完成紧张的学业和科研探索的双重追求和目标下,自我怀疑、紧张压力不时敲打着我,感念的是,这一路走来,有学校老师的鼓励鞭策和指导,还有父母从远方不断的加油打气,让我一步一步地踏实走来,成长为现在的自己。特别感谢学校这次邀请我们的父母来校共同见证此时的荣耀时刻。我的爸爸妈妈此刻就在下面的观众席中。在这里,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的养育!”同时,我也想代表所有2023届的毕业生,向我们的父母说一句:“爸爸妈妈,我们爱您!”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实验终于取得了不错的干燥效果,并且在创业实践大赛中斩获金奖。目前我们的项目已经落地产出两代成品,凭借其低于市场价的优势,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我们最初以专业所学去富农惠农的目标。
一场讲座萌生一个想法,一段坚持坚定初心理想。未来,我将继续向科学进军,为探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而继续努力。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篇章三
大家好,我是2023届毕业生艾扎提,来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中亚五国,沟通亚洲、非洲和欧洲,是古代最早的商业贸易路线。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长大的孩子,我带着我的理想和对中华文明的浓浓兴趣,在18岁那年来到美丽的西安交通大学读书。回想过去五年的求学经历,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
2018年,我抱着试试的态度被选上了学校“留学遇见”汉语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从此,开启了我在交大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让我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跨文化交融体验。众多在汉语主持中的“嘴瓢”经历,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的艺术更是敬畏。过去几年中我常常幻想,什么时候我才能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讲好我的交大故事,讲好“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故事。
今年5月,当我得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这样一个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城市举行时,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与自豪。看到习近平主席与我们国家的总统托卡耶夫先生会面,我内心是如此温暖又亲切!这一切就在我的身边发生!
中国-中亚峰会前夕,我有幸作为学校留学生代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还作为代表与哈萨克斯坦驻中国西安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经过了过去几年的汉语学习和历练,在这一次交流中,我的汉语不再磕磕绊绊。我终于如愿,可以用流利的汉语讲述我在交大的学习成长,讲述我对中亚五国未来合作交流的期待,我实现了我的梦想。
在交大的学习生活经历,在见证中哈友谊的过程中,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断加深。回到家乡,我将会带着母校的烙印,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做一名有耐心、负责任、有大爱的白衣天使。
篇章四
大家好,我是2023届毕业生李才勇。
六年前,我怀着学习与探索基础科学的志向迈入交大校门,成为一名物理专业的学生。闲暇时光里,“还青春一身戎装”的军旅梦一直萦绕我的心头。大二时,我做了一个决定——携笔从戎去参军。
新兵连的训练给了刚入伍的我一个下马威。五公里的每一步都是巨大的考验,迷彩服和子弹袋是湿了干、干了湿,俯卧撑是靠意识而不是靠手臂力量……终于,在无数次的磨练、无数次的咬牙坚持后,我迎来蜕变,成为了一名侦察兵。侦察兵是常规部队的“特种兵”,“特种兵”意味着训练也是特别“狠”,而狙击班是侦察排这把尖刀上的刀尖。交大追求卓越的传统让我不断告诉自己“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为了进入狙击班,我积极学习狙击手理论知识,针对性训练自己的专注性和忍耐力,武装攀登要比别人多爬几遍,据枪稳定多挂水壶,武装越野多背一把枪。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成功成为了一名狙击手。在几次演习任务中,我所在的狙击班多次配合侦察排出色完成侦察任务,为后方决策带去第一手情报。
退伍后,重回学生身份带给我新的挑战。西迁精神的感召、果毅力行的精神基因,让我在直面学习里的困难时,一次次摔倒又站起,以不懈的努力克服未曾预料的困难。探索基础科学的志向砥砺着我在研究生阶段选择致力于复杂氧化物的物性研究,以期为未来新型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提供依据,助力祖国基础研究发展进步。
不论前路如何险阻,我坚信,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必胜的决心,敢挑战、勇攀登,就一定能够突破!
学生代表在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篇章一
大家好,我是机械学院博士毕业生张书源。
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向辛勤栽培我们的学校、向悉心教导我们的老师,向在我们成长与求学道路上为我们无私付出的所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我想以一个直博毕业生的身份谈谈“我们的校园时光”。回想这五年走过的路,相信在座大多数人同我一样,也曾因收到拒稿通知而失望沮丧,也曾为实验研究遇到瓶颈而辗转反侧。在第一篇论文发表前,我时常忙到凌晨2点多,接连的拒稿让我失眠、脱发,课题组老师看到我的状态后,鼓励我说:“论文的创新点很不错呀,我觉得你是块做研究的材料,再坚持坚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长的温暖指引,让我一步步明晰了研究方向;同门的真挚关心,让种种曲折催生成勇敢前行的动力;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际PCT专利,无数修改论文的日与夜,也最终化作了学术之路上奋进求索的力量。
学术是一场孤独而漫长的修行,这场修行有艰辛,有烦恼,更有收获的喜悦。我的故事,或许只是许许多多交大青年成长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而交大教给我们的,不止是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与意志,更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与能力,让我们带着信念肩负使命,不断向更卓越的自己迈进。
时若奔驷,难得易失。我们的学生时代即将落幕,我们的进取之路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岁月里,祝愿母校欣欣向荣,再谱华章;祝愿师长桃李争妍,幸福喜乐;感谢交大给予我们展翅翱翔的机会,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秉承“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交大校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篇章二
大家好,我是经济与金融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马瑞。
我是一名来自新疆偏远小镇的少数民族学生,受惠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幸前往内地新疆班就读高中,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最向往的西安交通大学。刚来交大的那会儿,我做高数作业都要比别人多花两三倍的时间。从稚嫩懵懂、内向胆怯到取得科研进展,获得国家奖学金,关键在于两个字,坚持!硕士期间,我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四个面向”相结合,在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致力于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一开始的时候,我常常为模型选取而绞尽脑汁,为分析结果而自我怀疑,但是,在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信念下,我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我相信,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咬牙坚持,生活就会给你惊喜,前面就永远有光亮。我感恩,是学校的培育、师长的指引、同窗的帮助,让我这个追光者拥有了自己的那道光。
母校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是信念,更是融入血液和骨子里的情怀与精神。从雁塔钟声到渭水之滨,在30多次理论学习、90多次主题活动中筑牢信仰之基;以志愿服务和师生服务锻炼自己,在多民族交流、团队合作中灌溉团结之花;走遍19座城市,在调研实践、政府见习中思悟成事之道。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可以掷地有声地道一句:“我,是交大青年!”
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开学典礼吗?那天,王树国校长寄语大家,要做有家国情怀的人、做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做主动融入社会的人。彼时,我们心潮澎湃。此刻,我们担当常在。未来,我将继续留在交大,献身教育事业,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长江涌浪弄潮头,中流击水竞风流,交大青年,定将把蓬勃青春与祖国发展融合在一起,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人生之主宰,耀青春之光芒!
篇章三
大家好,我是航天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王志国。
三年前的夏天,我初入校园,恰逢“科创月”活动如火如荼,交大踏实的好学之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触动了我,专家教授报告中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担当与坚守,钱学森、顾诵芬学长的感人事迹都在我心里埋下了报效祖国、投身国防的种子,怀揣着这份信念,我开始在创新港这片沃土上求学、励志、力行和任事。
初入交大,恰逢团队合作某型号卫星的产学研课题,出于对振动力学的兴趣,出于对航天梦的执著,我很快便定下自己的研究方向,一头扎进了对空间驱动机构的微振动特性与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中。科研的过程少有一帆风顺,在实验室推导验证、排查报错,学习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但解决误码现象、攻克项目难题、发表论文专利、带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也令人无比难忘。
三年岁月里,我是十四运赛场上的“小秦宝”,用汗水诠释服务奉献;我是学院招生志愿者,助力百余名高考学子圆梦交大;我是扬帆计划实习生,在共青团中央深切体悟党和人民赋予青年的历史重任。
修身更要修心,我奔赴延安、走进梁家河研修学习,重温革命岁月,体悟延安精神;我随师长走访西迁老教授,聆听先辈奋斗故事,传承西迁精神;我在航天院所汇报项目进展,到空军工程大学参加百名硕博军营行,诸多外出历练启心萌志,每一次的触动,都让我由衷觉得,当有这样一份探索星辰大海,牧宇耕星的浪漫事业摆在眼前,作为交大学子,我要像西迁前辈那样勇担时代使命,练就过硬本领,用点滴奋斗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明天,我将加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成为一名火控设计师,投身国防事业,继续逐梦星辰之旅。愿你我以梦为马、担当常在;愿交大人同舟共济,砥砺前行;愿交大人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篇章四
大家好!我是医学部2023届硕士毕业生Hamza,我的中文名字叫伟轩,口腔医学专业,我是口腔医院里第一个用中文答辩的留学生。
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也是你我将永远铭记的日子,明天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我非常荣幸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
2019年金秋九月,我从遥远的耶路撒冷来到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这里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回首过往,我依然记得第一天抵达中国时的兴奋,第一次说汉语时的紧张,第一次去支教时的快乐,第一次去医院实习时的忐忑......
研二的时候,有一次我和病人沟通完治疗方案,病人才发现我是外国人,说:“原来你是外国人!中文那么好,我都没发现”,我听了之后非常自豪。
两年前,我去了安康市平利县支教。百闻不如一见,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和生态农业发展,深刻感受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文明。至今我时常能想起平利中学生们脸上的笑容。他们今年也将和我们一起毕业,我也想祝他们毕业快乐,希望他们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交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四年里,我收获良多,留下了许多珍贵回忆。最后我要感谢中国政府,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悉心指导和温暖陪伴,才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说毕业快乐。
中国的诗人李白曾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巴勒斯坦诗人达尔维什也说过:“stand on the edge of your dreams, and fight。”所以,让我们继续为梦想奋斗吧!
Let’s Bridge China and the word, brighten the future!
I love you ! 西安交大!
我们,是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生。我们,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我们,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我们,连接中外友谊,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编织世界和平发展的纽带!我们,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定能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看今日交大之青年,经营四方!盼未来青年之交大,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