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优秀本科生导师】>正文
【优秀本科生导师】

【优秀本科生导师】裴丹丹:匠心育人启新程 医路芳华绽光彩

日期:2025-07-25 08:51 浏览量:

裴丹丹,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教学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三秦英才”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口腔修复学领域的青年骨干教师,她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育人理念,构建了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体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本科)二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是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及教学团队《口腔生物学》课程负责人,主/参编教材6部。指导本科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省级金奖4项、校级金奖2项、校级银奖3项、校级铜奖1项;获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优秀1项、良好1项。她将“以德立教、以技育人、以爱润心”贯穿育人全过程,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领域走出特色育人之路。

三维培养:打造立体化培养体系

裴丹丹创新实施三维立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初阶个性化学习规划及理论指导,中阶临床技能培养、高阶科研能力训练,为每位学生打造个性化培养模式。

塑医德,筑根基。在学生入学初期,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他们在口腔医学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个人兴趣点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以对口腔生物学感兴趣的学生为例,在确保其完成口腔医学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其安排额外的口腔生物学相关文献阅读任务,推荐专业书籍,并定期组织讨论。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感兴趣专业的科研项目或临床病例观察,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系统接触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科研方法讲座,为学生科普文献检索方法,以及口腔医学领域常见的科研类型、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原则。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当前口腔医学研究热点,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科研课题。

强技能,拓视野。针对学生的科研课题,开展实验技能培训。示范水胶体敷料的制备、表征以及细胞相容性实验等关键技术操作,并让学生在指导下逐步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果后,指导他们撰写相关专利及科研论文。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利用口腔模拟训练中心的先进设备,开展模拟临床训练。设计各种口腔临床操作场景,如龋齿充填、根管治疗、拔牙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基本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精准度。

重实践,谋发展。在临床实习阶段,采用椅旁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在每个病例诊疗前后,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引导学生从患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制定到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临床实习过程中推荐学生参加专门的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讲座,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培训内容包括倾听患者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处理患者的疑虑和担忧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等方面。定期向学生传授口腔医学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职业目标,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朝着目标努力。

匠心育齿:仁术薪火传四方

在医学教育与科研创新的沃土中,裴丹丹老师以 “医工交叉” 为纽带,以 “因材施教” 为准则,为学生搭建起从兴趣萌芽到成果落地的成长阶梯。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从迷茫探索到目标明确,从创意雏形到学术突破,生动诠释了 “匠心育人” 的深层内涵。

顾子腾同学在跟随裴丹丹老师进行科研训练前,曾于校航模队接受过一年的模型火箭培训。他希望能接触专业相关的科研,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是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及平台、经费等支持。针对此情况,裴丹丹老师为其确定了医用水胶体敷料的医工交叉课题,并提供参与研究生组会、基础实验小班培训的机会,共享研究生学习资料,同时指导并资助其将想法转变为专利、软著等成果。顾子腾同学基于该课题,陆续斩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等荣誉,并获评“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文化及精神文明单项奖——创新创业奖”。

王美茹同学自入学起就设立了保研的目标,针对她的理想目标,裴丹丹老师为她针对性提出学业、科研、学生工作等各方面的建议和方法,而且在个人生活和个人成长方面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每学年的关注与总结,王美茹同学平均绩点3.7左右,学习成绩处于上游水平,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在裴丹丹老师的建议及指导下,王美茹同学完成了数个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大创项目、超过五个腾飞杯奖项,科研成果丰富。目前顺利保研至本校,实现了她最初设定的目标。

刘志盈同学自大一进入医学试验班以来就对专业选择非常迷茫。通过谈心谈话得知其在专业分流之后,面对口腔医学细分领域的选择出现阶段性迷茫,对学术发展方向缺乏清晰认知。针对此情况,裴丹丹老师通过介绍口腔医学领域最新进展,鼓励其参与裴丹丹老师课题组科研课题和组会,指导其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专利等,帮助该生重新点燃了对学习和科研的热情,也帮助其顺利保研至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硕果盈枝 砥砺前行

“这份荣誉是新的起点,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是裴丹丹在获得2023-2024学年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时所说的。她带领团队创建的口腔医学本科“三维三融”全链条育人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面对口腔医学教育数智化转型趋势,她致力于建设数智化教育体系,探索将人工智能引入本科生培养。裴丹丹的育人实践,生动诠释了“尚德尚医、求是求新”的精神。在她的指导下,口腔医学院学子既能在实验室探索生物材料奥秘,也能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医者的风采。这种“大医精诚”的传承与创新,正是新时代医学教育的生动注脚。

文字:教务处
图片:教务处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