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老师,您好!】>正文
【老师,您好!】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系列展示

【老师,您好!】舒文杰:漫漫科研路,砥砺学术心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10-04 09:40 浏览量:

舒文杰,中共党员,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助理教授,2021年加入西安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工交叉,202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届“十大学术新人”称号。

面对这份荣誉,舒文杰谦逊表示,自己的学术生涯才刚刚开始,这份荣誉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激励他在未来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步伐,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工融合,聚焦前沿

舒文杰主要在医工融合领域开展研究,正朝着全新的合成基因线路与生物医学影像方向深耕细作,聚焦合成基因线路的RNA成像及调控,致力于开发出系列基因线路调控系统来实现RNA分子和其相关生物学事件的检测与成像,探究其中可能的调控机制,并试图将这些调控系统运用到疾病的诊疗当中。目前,舒文杰所在团队已经初步开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基因线路,实现了对特定微小RNA分子的检测和体内成像。

“我们更期望构建出的基因线路不仅具有分子成像功能,也能够根据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变化输出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分子,并探索这些基因线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他说道。

舒文杰认为,做科研首先要聚焦前沿,要尽可能地多了解当前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并思考其中的科学问题,同时生物医学研究需要丰富的实验验证,需要学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他强调做科研绝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多向相关领域内的专家请教、探讨。 

师长相助,克服困难

舒文杰的科研之路始于对表观遗传调控的探索,在研究生阶段,他所在的团队聚焦于稳态维持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而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深造并加入新的团队后,他面临了一个重大的挑战——研究方向的转变。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更具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的成果。

面对新团队、新课题的挑战,舒文杰坦言自己曾有过迷茫与不安。“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王福教授这样的良师。”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王教授不仅在课题研究上给予我悉心的指导,更在心态调整上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的鼓励让我重拾了信心。”此外,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也为他的科研增添了动力。

谈及首次申请国家级项目的经历,舒文杰感慨万分。由于研究方向的转变,他在撰写申请材料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创新性不足成为他最大的困扰。他反复修改材料,甚至多达十几遍,同时还面临着时间紧迫、实验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

“但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舒文杰回忆道。他积极寻求研究生导师和学院内外专家的意见,不断完善申请材料。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他首次申请的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成功立项。

“那是一段既艰辛又充实的时光,是我科研之路上最难忘的回忆之一,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理想。” 舒文杰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舒文杰(左三)与王福教授(右三)及其工作团队

扎根西部,坚定选择

谈及人生选择与规划,舒文杰表示,加入西安交通大学是他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最佳选择。他谈到,西安交通大学不仅为科研提供了卓越平台,促进了个人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深感西部地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青年才俊的力量,国家发展也亟需更多人扎根西部,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国家始终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助,我始终铭记在心,可以说我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更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西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希望能够将自身专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早在2020年,舒文杰就明确了要来创新港工作的想法。那时,创新港才刚刚建成投入使用不到一年,他仍坚定地选择留下,与创新港共同成长。创新港最吸引舒文杰的是先进的创新规划理念和高水平科研平台,这为他的科研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入职三年来,他见证了创新港科研创新平台建立、产教融合深度发展,而创新港也见证了他为科研奋斗的日日夜夜,见证了他每一分科研成果背后的付出与汗水。

舒文杰寄语西安交大学子们,要珍惜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条件,传承弘扬西迁精神,砥砺奋进,不负韶华,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教师工作部 仙交小融·通讯社 李杜,吴建霖,温馨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