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为深化学院书院双院协同育人,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硕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掌握和对专业前沿的探究兴趣,“专家话前沿,双院共育人”系列沙龙活动第二期在崇实书院西17-128会议室如期举行。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曹芳副教授应邀作题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的讲座,为与会师生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近代以来形成的互动、融合、共进的双向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组织员李宗琦、崇实书院兼职辅导员马嘉谊参加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崇实书院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曹芳副教授首先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关论述的学习思考,提出要做好“两个结合”,关键在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明确在哪些方面结合、在何种程度上结合、通过哪些方式结合,点明了本次讲座的主题。
紧接着,曹芳副教授从“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历史观的融合”“阶级斗争学说与中国传统革命思想的融通”“科学社会主义愿景与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融合”“科学理想精神与‘中庸之道’‘实践理性’的会同”四个方面为与会师生详尽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诸多契合之处。随后曹芳副教授结合五四时期尤其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告诉大家,任何外来学说想要在中国得到传播发展并真正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就必须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同学结合讲座的内容、听讲过程中的疑问及个人思考积极踊跃向曹芳副教授提问交流,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师生们就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从个人层面推进“两个结合”,怎样理解克服“以儒代马”错误思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面对面问答互动的方式,师生之间碰撞出了绚烂的思维火花,每个人都大受裨益。
在访谈环节,曹芳副教授重点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两个结合的时代意义”,她指出“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更为“解决中国乃至全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其次,当谈到怎样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的结合时,曹芳副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指出,这是对老师的巨大挑战,思政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则要注重方式方法,在“循循善诱”的同时呼吁学生阅读古文经典;最后,当谈及低年级的学生该怎样进行科研时,曹芳副教授结合自身的求学与科研经历指出,低年级学生首要的任务是“上好课,读好书”,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原著的阅读。在基础夯实后,更重要的便是找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保持与导师的密切联系,集中精力深耕不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已经证明坚持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的重要标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守正创新之道。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做出新的有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