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智能传感器在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状态分析、故障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感知、智能决策、实时控制的关键基础单元。以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为代表的新型二维材料,具有原子层级厚度、强烈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带隙可调等特征,基于二维光敏材料的微纳传感器具有检测置信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势,在电力设备光学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然而,二维材料吸收截面较小,光电转换效率受限,利用光栅压原理实现光电倍增将不可避免地牺牲响应带宽,严重抑制载流子迁移效率和器件响应速度,极大限制了光电性能的优化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孟国栋教授团队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Zongyou Yin教授团队,以铝掺杂氧化铪(Al:HfO2)纳米铁电薄膜作栅介质层,以WS2/石墨烯二维异质结作沟道,制备出新型高性能铁电栅控场效应光电晶体管。首先,利用铁电浮栅引入的缺陷工程以及局域场增强调控的隧穿效应,既延长光生载流子寿命又抑制载流子渡越时间,有效解决了光栅压器件普遍存在的光增益与响应带宽的权衡问题,显著提高了器件的探测效率和响应速度。进一步,通过调控非易失性剩余极化场实现铁电增强的静电掺杂效应,有效抑制费米能级钉扎,达到肖特基-莫特极限接触,提升载流子迁移效率,实现了晶体管选择性的p-型掺杂和双极性运输。设计完成的铁电栅控二维光电晶体管展现了出色的光电响应性能,在零外施栅压下,器件的比探测率和光增益分别高达2.38×1013Jones和3.28×107,与已报道的二维异质结器件相比,其检测信噪比高、响应迅速、运行功耗低,为实现高灵敏、自取能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新方案。


近日,该研究成果以《铁电栅控WS2/石墨烯光电晶体管》(Ferroelectric Tailorable WS2/Graphene Phototransistors)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发表,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折俊艺为论文第一作者,电气工程学院孟国栋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Zongyou Yi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本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了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张朋诚,以及分析测试共享中心任子君主任、李超工程师的大力支持。

孟国栋教授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微纳尺度绝缘与放电”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团队长期从事电气绝缘理论与应用、先进传感与电力设备状态检测技术研究。已在Phys. Rev. Lett.、Nat. Commun.、Nano Lett.、J. Phys. D: Appl. Phys.、Nanoscale、J. Appl. Phys.、Phys. Plasmas、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5c0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