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书香交大】>正文
【书香交大】

【书香交大】书法传书香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6-21 17:28 浏览量:

6月15日,“养浩然之气 蕴书香交大”主题巡展最后一站走进雁塔校区,将持续至6月30日。在此次巡展中,有一些特色展品也颇为引人注目。今天【书香交大】专栏就带大家走进其中的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

“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民阅读的重要指示,也是本次展览的初心与使命。“养浩然之气 蕴书香交大”,是书香交大建设的理念,也是本次展览的主题。“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毛泽东求学时的自勉联,也正是对莘莘学子读书之“恒”的勉励。这三幅书法作品,都出自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书法系王劲副教授之手。

“敏行楼”“躬行楼”“力行楼”“泓理楼”“泓润楼”“泓德楼”“泓生楼”“泓仁楼”“和园”“和鸣苑”……创新港这些恢宏大气的建筑上的题字,“新港之门”中间标志石上的“爱国奋斗”,创新港数字展厅裸眼3D西迁影片《西迁精神永放光芒》的片名,还有学校文化标识系列书法作品……或庄严正大,或绵厚稳重,端正的一横一竖,挺立的一撇一捺,都是王劲多方尝试、反复书写的成果。“作为交大的一名‘手艺人’,能够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我非常荣幸。”

书法立于人生

王劲的书法之路是从“瞎写”开始的,“小时候看到对联上、牌匾上有好看的字就会下意识地模仿着写,当时还没有宣纸,就用毛笔蘸着水在水泥地上写。历史书上经常有书法作品的配图,我就把这些图片裁下来对着一遍遍比划。”这样写着写着,书法逐渐成为王劲的“心之所向”,写字成为王劲苦心练习的“手艺”。

中学时王劲拜了人生第一位书法老师,是时任长安县图书馆馆长王仁志先生,从此开始了系统的书法学习,临字帖、读古文、学书论,开启了与书、书法作伴的日子。上大学后,王劲受四医大廖勤俭老师的影响很深,“廖老师庄严儒雅,教我写优雅的字,做儒雅的人,改掉了我很多粗野的习惯。” 钟明善教授是王劲的硕士、博士导师,“钟老师不仅教我写字、治学,更重要的是为我树立起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国家社会的意识与使命。他情系社会、胸怀民族,将自己辛苦收藏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给学校建起博物馆,让我知道了文化人不仅要做好学问,更要有深沉的使命担当,要对社会作出贡献。”在交大学习期间,薛养贤教授也给了王劲无私的指点,“薛养贤老师对待艺术的虔诚让我无比佩服,他洒脱而严谨的艺术精神深入我的骨血。”在这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的影响下,王劲对自己的书法和人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王劲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写得有美感,如果能表现人的性情、学养乃至志向担当才更精彩,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人格的外化,清代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就是这个道理。”

王劲喜欢王羲之、颜真卿、苏轼、于右任、弘一法师这类兼具人格魅力与艺术追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人有风骨,字也有风骨;颜真卿的作品雄浑厚重,有着盛唐雄浑博大的气象,而其忠义人格更为历代文化人称道;于右任先生写字追求那个时代最需要的‘尚武’精神,将艺术审美理念和提升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正因为这些书法家立德、立功、立言,有着不朽的人格,在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书法作品才能和他们一起不朽。”王劲提出鉴赏书法需要“人书共赏”,技法固然重要,书写者的学识、才华、修养与功绩担当更应被看重。

“人在写字,字也在写人;人在磨墨,墨也在磨人。表面上人把墨锭磨薄了,其实墨也把人的棱角磨掉了。”谈起书法对自己的影响王劲感慨万千,“书法能让情绪沉淀,能把浮躁变成沉静,把忧郁化为明媚。学习厚重的字人也会变得厚重,学习儒雅的字人也能变得儒雅,俯仰之间人就静下来、沉下来了。我以前性格毛糙,是书法改变了我的心性气质。”去年疫情封控之际,在焦躁不安的氛围中,王劲创作出一批沉静的书法作品,是书法让他保持心态平和。

书法是一门意象性的艺术,心中先有一个观念,再把观念通过书写表达出来。写字之前,王劲总是会先在心里确立一个理念。“写楷书时我会想到梁晓声先生说的‘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想到这些自然就会提醒自己做好穿插避就、纵收礼让等要领,心中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有讲究了,书法才能有讲究。从起念到落笔,这就是一个修身的过程。”

王劲将书法当作记录自己喜怒哀乐乃至人生状态的载体,写字的过程也是他“找自己”的过程。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他都能写,每种书体又能用多种风格创作。“以前总是在仿写古人风格,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写出不同面目,常常以此为能事。突然一天我问自己,我的书法面目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曾是他挥之不去的“四十之惑”。后来在和师友、家人的沟通中,他领悟到:“四十岁的年纪,在奶奶面前是孙子,在父母面前是儿子,在老师面前是学生,而在学生面前则是老师,在女儿面前是父亲,在朋友面前是个热闹人,走进工作岗位又是一位党员干部,偶尔也做逸士之想,但很多时候却需要肩挑重担。社会角色不断在变,书法的面目怎能不变?应时而变,切时如需,这也是一种善,虽然风格有异,但显现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真面目。认识到这些,我就觉得‘四十不惑’了。按着自己的心性书写,根据需求创作,反复练习和糅合嫁接,自己的风格和‘IP’自然就会出现。”

力行楼(王劲题字)

创新港标志石“爱国奋斗”(王劲题字)

交大标识系列书法贴纸(除校训、饮水思源、校风及西迁乘车证字体外,其余书法皆为王劲题写)

西迁精神永放光芒(王劲题字)

大先生(王劲题字)

不仅如此,王劲认为书法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之外,还需要经世致用,立足于需求导向。因此在书写“敏行楼”“躬行楼”“力行楼”时王劲用了雍容厚重的楷体榜书,求庄严正大之气象;“泓理楼”“泓润楼”等楼用的是“绵里裹铁”的隶书,以求以笔画之圆调节建筑之方;“兴学强国”是创办南洋公学时的理念,王劲便模仿早期校门上“南洋公学”四个字的书法风格而作,写得醇和中正,极似清代人所书;写“爱国奋斗”要与舒同先生所写的“饮水思源”在体量感上相匹配,但又在体势上有所不同;写“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勇担国家使命,共创交大荣誉”等理念时,则以1937年先贤所写隶书体校训为基调,在风格上保持相近性,但又写得苍劲雄厚,与学校沉稳奋进、厚重坚实的气质相契合;在写到“西迁精神永放光芒”“听党指挥跟党走”“为世界之光”等口号时,则以魏碑体书写,厚重中有奇崛雄肆之气,表现出学校昂扬奋进的精神劲头。“我希望能让所书写文字的风格和所在环境协调,和文字意象协调,使三者和谐匹配、相映生辉。因为需求的多元化,书法的风格更需根据场合、文字意象的不同来确定。”

营造书香氛围

写字之余王劲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从古典文学到西方哲学,从诗词散文到艺术史论,王劲将读书根植在自己的文化基因中。“读书不仅和写字相互促进,对我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大帮助。《道德经》《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我读过很多版本,也背过一些,很多时候我做事和重要抉择往往会依据这些经典。”王劲享受着这种与古人对话、与先贤对话的读书时光。

王劲的书房古色古香,充盈着儒雅之气,让他的家人也沉浸于这种书香与花香交织的氛围。“有时候我大声朗诵一首好诗会把我的女儿吸引过来,她就会和我一同鉴赏,我写字时女儿也经常来围观,在她不认识几个字的时候就学着我像模像样地写‘草书’,现在她也开始学习书法了。”王劲笑着说道。对于学习艺术,一定要有向往之心。一开始是好奇,再是亲近,在亲近中积累感性认识,潜移默化地用心鉴赏,然后再学习技法,眼手并进,主动学习才能坚持久远,才能克服困难,摸索前行。“能够感知艺术之美、享受艺术之美,能够对艺术心向往之,能够主动亲近,这是学习艺术的基础。”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王劲有着坚定的使命感。在教学中王劲强调“根植传统文化,理论与技法并重”,为社会培养研究型书法工作者,引导学生发掘书法中的骨气与志气。在实践中王劲提出“用书法为社会服务,让行业在满足社会需求后发出光芒”,通过课堂、媒体、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大家了解书法的技和道,让书法走进大家的生活。

“书香润物细无声,享受在当下,回报在将来呢!”王劲始终为传播书法之香努力着。

文字:交点工作室 龙昕欣
图片:贺建宇 李一鸣 付晨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