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交大创新港平静的生活节奏,也暂停了19号楼的科研实验。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陶磊及部分教职工坚守创新港,守护实验室安全,心系学生,解决学生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协助学校、学院搬运及分发物资,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交大抗疫贡献力量。
疫情期间,由于实行严格的封校管理,部分研究生的实验设备还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化工学院留守教职工专门成立“坚守19号楼”教工群,关闭各教研室实验设备、关水关电,做好定期安全检查。

疫情的来势汹汹,也使部分学生没有及时将笔记本电脑、复习笔记等重要物品带回宿舍,导致隔离期间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学生科研进度。留守的老师们了解情况后,充分发挥了桥梁作用,及时将电脑等物品从19号楼取出,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转交到学生手里,另外部分学生因远程办公,还需要恢复办公室网络等,驻扎创新港的研究生有近500多人,老师们事无巨细,本着对每个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学生科研工作的影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期间,学院收到了众多校友和企业的大批物资捐助,这些物资纷纷运达创新港,留守教师周德重、滑纬博及杨卷等人主动请缨,协助学校、学院搬运物资,并协助分发给学生。有时候从早上忙到晚上,甚至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学院全体研究生送去了温暖。


自学校封校以来,几位坚守19号楼的教师也不忘科研。在周德重教授的组织下还定期开展科研分享,诚如杨卷副教授所说:“疫情虽然导致我无法开展实验,但是反过来说,又给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空档期,能够让我更好地思考,提出更好的科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