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同心抗疫】>正文
【同心抗疫】

交大学子返乡日记:“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1-24 16:23 浏览量:

编者按:经历了一个月的校园封闭生活后,从1月22日凌晨启,3.4万余名交大学子陆续踏上了期盼已久的返乡之旅。寒冬凛冽,路途漫漫,风雪来袭,但返乡学子的心却始终很暖,因为有着他们的全力以赴、温暖守护。这些有爱的瞬间,返乡学子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败交大人的团结和温情”

文治书院材料92班 李青卓:21号上午我去做了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核酸检测,不出意外又看见了文治书院院务主任王琦老师。封校以来的19次核酸检测,王琦老师都不曾缺席。她每次都会在那个文治学子出门必经的路口维持队伍秩序,引导大家排好队。我下楼之后队伍一路畅通,哒哒哒直接进了宪梓堂。一看时间,这次居然破纪录了——从宿舍出门只花了不到5分钟。不禁想起我第一次做核酸在寒风中排了1个小时的队。一次次的经验积累下,都能明显感受到越来越科学的队伍组织和越来越高效的检测流程。

轮到我时,医护小姐姐说:“稍等一下,我揉揉手,有点冷。”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只反应了一句:“没关系没关系,不着急。”对我们而言,做核酸只是几秒钟的事,但对她们来说,每天却要经历无数次酒精擦手的冰冰凉凉。我们没有见过她们防护服里的脸,甚至不知道她们的名字,跟同学们也只能说“那个5号戴眼镜的护士小姐姐戳喉咙特别温柔,一点也不会不舒服”。疫情里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的人之一。

C:\Users\LQZ\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5a810ff5ed68b151c8210d7b0731fbc.jpg

22号凌晨4点,我正式踏上回家归途。大家陆续在文治大厅集合,辅导员申珂瑗老师和志愿者小姐姐早已经在楼下整装等待着我们。我第一次见书院楼下灯火通明,这个风雪不眠夜里,有满怀期待回家过年的同学们,有耐心清点人数、陪伴我们一整晚的志愿者们,有颠倒作息开完会又带队跑前跑后的老师们,还有以前从来不熬夜但这次一直守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开的宿管阿姨……

C:\Users\LQZ\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1c7836d6d53590e2fb5d54e1e7dc295.jpg

一条条队伍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整整齐齐地出发,检查核酸、刷卡登记、等待乘车前往高铁站……每个环节都高效有序。登上“西安交大学子专车”的时候,我没想到还会有位叔叔来接过大家的行李箱,让我们只管找好座位乖乖坐下,再把它们一个个搬上车。叔叔的动作干净利落,让我来不及说声谢谢就默默离开去到下辆专车。车上的同学们也都积极配合着,没有一点吵闹,即便互不认识男生们也会主动为女生让座。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返乡,学校和老师们的温暖举措让漫漫回家路上不仅只有期待,还有专属于交大人之间的感动。

C:\Users\LQZ\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934337d9de3f5d2cd7a77bea26e006b.jpg

离开学校并不是结束,高铁站同样也有很多老师和志愿者等待着大家。一下车便看见他们举着“西安交通大学”的牌子,引导着我们进站。排队进站时,我看见靠墙边有一些小板凳和面包零食,但是并没有人坐在这,直到听见前面不远处的志愿者们喊“后面的同学赶紧跟上”,才反应过来,他们在我们到之前就是在这里休息的。此时已经是早上快六点,我不知道他们在这边等待了多久,但是零下的高铁站,没有挡风挡雨的东西,一分钟也是煎熬。可是在他们身上看不见疲惫和抱怨,反而充满热情地为大家服务,在站台不停奔波,直到确认每支队伍每位同学都进了站。善意和奉献从来不是嘴上说说,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败交大人的团结和温情。

以前回家我都是一个人笨拙地拖着大包小包着急忙慌地赶车,这次从下宿舍楼开始就在有序的安排下轻轻松松到了高铁站悠哉游哉等车。交大力量从不让我们失望。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老师、志愿者,还是回家的学子们,所有的行动都汇成一句“一路平安”!

“被交大悉心守护的我们真幸运”

马克思主义学院S0125班 师文惠:“我找不出适当的话来说明我的兴奋,来表达我的感情。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我忘记了自己的软弱,我觉得我渐渐变得坚强,充满勇气和信心。我愿意用更多的文字来记录这些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愿意用更多的话来感谢这些我所接触过的崇高的心灵。”——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

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是1月21日,窗外的雪花漫天飞舞,我忍不住打开窗,呼吸了一口那凛冽而又自由的空气。此时距离回家还有整整一天的时间,但我的心早已随呼啸的北风飞回了延安。

这些天,被“捅嗓子眼”已经成为了刻在基因里的记忆。回家前一天的下午1点到3点,为了我们能持阴性核酸证明和“绿码”畅通回家,学校贴心安排了核酸检测。俏皮的雪花轻轻落在核酸检测帐篷顶上,也落在了“大白们”的肩上。

“谢谢姐姐,我明天就能回家了。”

“新年快乐呀,小姑娘。”

和室友踱步回寝室的路上,两个人絮絮叨叨回忆着过往16次核酸的场景,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冬日的暖阳里,记忆里你们一直都在,感谢你们这些日子的陪伴和付出,也希望你们能早点回家过年。

下午1点的动车,我定了上午9点的闹钟。一觉醒来,便被返乡群里99+的消息刷爆了屏,每一趟车、每一个人,我们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邢鹏老师都会准时在群里艾特大家。我们时常会偷偷开玩笑叫他“一米线监督员”,因为记忆里每一次做核酸他都陪我们一起,“间隔一米、注意保暖.”哪怕已重复过无数次,但他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

早上10点半,我顺利乘上了学校为我们准备的“返乡专列”,前往西安站。透过车窗,老师们和志愿者们向我们用力地挥着手,一遍遍的“大家一路平安”萦绕耳边,心头又是一阵暖:被交大悉心守护的我们真幸运!

钱学森书院宗濂001班 林思香:23日12时40分,一架满载仙交学子的飞机在咸阳国际机场的加速跑道上凌风雪而起,机身冲破茫茫白雾,直上云霄,就像街边随处可见的横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自信且充满力量。

我所乘坐的MF8270次航班,是交大福建返乡学子的第一班包机。从返乡通知发出的那一天起,福建校友会就开始汇总学生返乡信息及机场的包机政策。在同一天,我以散客的身份购买了23日到厦门机场的机票,我用了5天时间纠结散客能否正常登机,无奈,由于疫情防控要求,这班飞机最终取消。正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校友会发来了一条消息:根据政策散客是没有办法登机的,你可以考虑一起包机回家。但此时包机的人数已经满了,我通过包机回家的可能性也不高。校友会得知我的担心,便先以候补的形式安排我的位置。很幸运,在确认出票的那一天,我有机会最终坐上这班飞机。

任何关于返乡的问题,校友会包机负责人都会一一解答,他们更像是一座暖色调的桥梁,连接着同学、学校和航空公司。虽然西安的疫情形势趋于稳定,但由于地方政策不同,所需要的证明材料也不尽相同,群里校友会负责人便组织参加包机的热心家长,一同搜集相关的政策,及时转告并相互答疑。有天下午忙着写作业,错过了负责人的包机确认电话,当我写完作业打开手机,看见了3个相同号码的未接来电,2个联系人邀请和群里无数@我的消息,我急忙回拨了电话,那边说道:“你好,这里是福建校友会,请问林思香同学确认包机吗?”语气着急却充满温暖,我感到很抱歉,他反安慰我说:“不打紧,确认了就好。”关于返乡,我们自己紧张,家长和学校比我们更关心更紧张,校友会和热心家长的实质性工作,效率高,成效大,不放弃任何一个问题,不落下任何一个同学。

起飞前一天14时20分,我来到宪梓堂做了以为是最后一次的核酸检测,却不料福州长乐机场要求提供核酸报告。刚踏进宿舍门的我不得不再次转身,按照群里已经列好的流程,我来到宪梓堂的单检通道,保安叔叔问我是否包机回家,我点头,旁边的医护人员便拿出一张打印好的名单让我签字画勾,走过室外的寒冷,我接过名单,依然感到这张A4纸余留打印机的温度,是轻柔的温暖。

23日上午8时30分,我终于背上返乡的背包,走上大巴,走进机场,坐上飞机,除了一点点晕车,我全程都被浸润在化雪的温暖中。我看见,路上没有几辆车,倒是有三辆“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寒假返乡专线”,风雪返家,温暖陪伴;候机室没有几个人,倒是有174位交大学子,箱子里是书,眼睛里是感动;福州机场出口没有太多旅客,倒是有可爱的家长们,拉着横幅“西安交大家长、福建校友会欢迎交大学子回家!”,不负温暖,未来可期。一路下来,我没有旅途的紧张,没有看到疫情带来的危险,因为一切早已经被安排妥当,回家的历程是平稳的,经历了这趟非同寻常的航班,我更深切感受到那句话的意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已顺利抵达故乡”

崇实书院文试2101班 高静:现在是1月22日下午4点,还有三天就小年了。此刻的我正坐在高铁上,目的地是河北邯郸,我的家乡。看着窗外越来越熟悉的景色,经历了一个月的校园封闭生活后,我们,终于回家了。

要在疫情防控仍不容松懈的形势下安排全校几万名学生平安返乡,我知道其中一定有很多的困难,但没想到学校安排的细节会这么暖。1月19日晚,书院辅导员组织我们召开线上会议,通知返乡相关事宜,反复叮嘱我们会议结束后及时填报返乡信息。21日中午,我们领到了寒假放假学生离校返家证明。一张薄薄的纸张,写满了西安和学校对我们返乡的爱与关怀。当晚,舍友又去领取了书院发放的防护物资:2个N95口罩、20个医用口罩和1包消毒用湿巾,东西虽简单,却是学校对我们最真切的关爱。

22日中午,我们按照之前的安排,11点半在崇实书院一楼大厅集合,由辅导员带队至乘车点。放眼望去,一列列大巴车整齐排列着,早已等候多时。车身上的“温暖回家路,交大共守护”和“西安交大学子返乡专列”的红色条幅格外亮眼。辅导员和跟车志愿者对接时反复核对名单信息,确认无一人遗漏。我们刷卡上车,全程闭环点对点送至西安北站。更惊喜的是下了大巴车,高铁站门口还有穿着红色马甲举着牌子等待我们的交大志愿者,他们引导我们排队、打开“一码通”和核酸报告,入站后我回首望去,那一抹抹交大红仍在寒风中忙碌着,今年的冬天很冷,但作为一名交大学子,感谢交大让我们的返乡之路格外温暖。

晚上19点52分,列车缓缓停靠在邯郸火车站台。这一路沿线尽是白雪皑皑,瑞雪乃吉兆,愿经此疫情,长安常安。我已顺利抵达故乡,请学校和老师放心,我们明年春天再见。

一个交大学子的回家路

能动学院能制2102班 刘嘉鹏:自1月20日闻知可以买票回家消息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不曾平静过一秒。而离校返乡前的等待时间对于每一个陪同古都西安度过疫情下风风雨雨三十天的交大学子来说,都是一段夹杂着苦尽甘来的欣喜和羁恋旧林的不舍之情的经历。欣喜,来自乡愁;不舍,源于依恋。

21日晚,出发前夜,许多同学都激动地一宿没睡,包括我在内。凌晨4点,反复检查背包里行李的我依稀听到窗外凛冽寒风伴随着行李箱拖行之声,交大学子返乡大幕开启。交大很大,要安排3万余名学子有序离校,这无疑是一场严格的考试。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场考试是成功的。

辅导员刘晗梦老师从凌晨1点就开始逐一提醒同学们按时集合乘车。书院的QQ群里,随时能看到老师更新的即时动态和最新通知。若同学有疑问,她也总能做到秒回。打开微信朋友圈,我看到几个家住西安的同学穿上志愿者马甲,主动延长留校时间来为去往外地的同学们服务。他们与不眠不休教职工一起,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早上8点30分,我带着行李加入候车队伍,乘车前往西安北站。身着“党员先锋岗”红背心的志愿者和候车点附近的辅导员老师们引导一支支队伍候车、登车,帮同学们把行李箱搬上车。车子开走时,大家都挥手致意,许愿一路顺风。不多时,我所在的队伍也要上车了。几名同学和老师们一起帮忙搬运行李上车,而车厢内,坐在走廊两侧的同学也主动把一箱箱行李接收、传递、摆放整齐。车上的我们以前未曾谋面,却因为一同踏上回家之旅而聚首。大家自发用手扶住箱子以免摇晃颠簸;我身边的同学见我有晕车的迹象,悄悄替我把车窗打开一点缝隙……不论是大集体还是小团体,在平安回家这件事上,所有人都互相关心、互相照料。

半小时后,大巴到达了西安北站。我原以为从此刻起我就从一个离校返家的大学生变成了车站里的一名普通旅客,然而走出大巴车,一眼便看到举着“西安交通大学”校牌的接车老师。“大家下车后抓紧时间认领自己的行李箱”“注意打开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记录,祝大家一路平安!”在即将进站的短暂时间里,学校仍旧照顾着她的学生们。进站的队伍缓缓向前,老师的声音渐渐远去,但温暖感动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电信学部人工智能001班 张吉哲:22日晚上8点,我惬意地躺在火车卧铺上,开始了13个小时的返乡之旅。之前以为这个年要在学校里过了,没想到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形势日渐向好,碑林区在19日转为低风险地区。当晚,辅导员就组织召开线上会议,通知了返乡具体事宜。1个半小时的会议,辅导员反复强调各项要求,耐心记录并解答着我们的疑问,生怕出现差错导致我们无法返乡。

20日,我和舍友在收拾宿舍的过程中,清点了一下学校发给我们的抗疫物资,有加餐券、火腿肠、方便面、饭盒、一个馕、一箱苹果、湿巾、口罩、消毒液、洗手液……一件件物品,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似乎在告诉着我们:同学们不用怕,学校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仔细检查了一下,还有没用完的洗澡券,我打算把它收藏起来,作为这段特殊回忆的见证。

22日早上5点,朦胧中醒来,可以听见宿舍外老师们组织学生乘车回家的声音。我知道,昨天晚上大家一夜未眠。我知道,为了让我们顺利返乡过个团圆年,老师们摸排信息、安排车辆,黑天白天似不知疲倦般连轴转。他们随时关注着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随时准备应对着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着我们这些平时容易“马大哈”的学生能准确知晓、填报各项信息,不错过返乡,我想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吧。

下午4点,我也拿着行李箱来到主楼北,准备乘车,没想到卢书记来给我们送站了。卢书记走到工作人员前,仔细询问了今日返乡学生的人数、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叮嘱他们一定要把我们安全送达车站。自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老师还是基层工作人员,始终把学生的事务放在第一位,我们总是被他们保护、照顾得很好,衷心地对他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文字:宣传部征集
图片:宣传部 受访者提供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