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硕1116党支部、硕1056&1064党支部、硕1074党支部在兴庆校区主楼A-105教室联合开展以“贯彻全会精神,重温红色历史”为主题的党日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梁佳艺、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成员景菖皓列席会议,会议由硕1116党支部书记古乐主持。
古乐对其他两个支部同志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各支部负责同志依次发言,就三个支部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党建工作等方面作了介绍。
景菖皓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从美术经典看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雕塑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景菖皓从自身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通过梳理、比较党的百年历程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我国红色艺术作品的意蕴内涵和时代价值,带领参会的同志们从一件件艺术作品中重温党的百年历史,汲取红色精神力量。
古乐表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宣讲主题,是希望同志们可以跳出以往理论知识、党史知识的学习来源,将艺术的‘美’和我们党光辉历程的‘红’相结合,再次点燃同志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激情和梦想。
宣讲结束后,与会同志以联合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在小组的人员构成上,充分发挥“党旗领航”制度的作用优势,各小组组长均由正式党员担任,组员包括不同支部、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党员、预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各小组成员就近期对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情况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探讨。
小组交流结束后,同志们纷纷交流研讨体会,第二小组组长向苗苗表示,同志们对于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学习得很积极、很深入,组内同志着重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观点交流。
第五小组组员兰轩认为,我们既是硕士研究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厘清两者的关系,更要发挥“1+1>2”的效果,在专心科研的过程中重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在献身科技事业的同时不忘培养家国情怀。只有这样,我们交大人才能成为“又红又专”的栋梁之才,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硕1116党支部组织委员杨宇对“西安事变”历史事件和下午的红色主题实践教育作了简单介绍。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历史意义,三幢砖木结构小楼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杨宇总结道:“此次参观活动正值西安事变八十五周年,希望各位同志能够在实物、实景中重温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梁佳艺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文工学科交流互鉴,党团共建深化学习,理论实践全面开展,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党日活动;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到常学常新、入脑入心。梁佳艺同时勉励各位党员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满怀信心与斗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
下午1时30分许,硕1116党支部、硕1056&1064党支部、硕1074党支部一同来到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甲字69号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走进党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扫码测温后,各支部党员同志跟随讲解员进入到位于院内的北排平房参观。这里曾经是官邸的传达室、承启室、军人接待室和汽车库,今天已成为陈列史实、讲述历史的主要展厅,同志们在这里认真学习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陕西地区的发展历程。
同志们依次参观院内东楼、中楼和西楼,这里分别还原和展出了1936年前来谈判的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住室;张学良晚年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以及“兵谏”后,各方和平谈判,最终达成六项协议的场景。在游览过程中,硕1116党支部张子钰同志表示:“我来自辽宁,张学良将军也是辽宁人,从小就听说关于他‘西安事变’的故事,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也有讲过,没想到来西安上学,能够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历史、学习历史。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和举动,我深感艰难和不易。在民族危亡之时,放下内部矛盾一致对外,统一战线同仇敌忾,这是对大局意识最好、最生动的体现和诠释,我收获颇多。希望党支部以后可以多举办诸如此类的实践学习活动,这样能够学得更深,记得更牢。”
参观结束后,全体同志在纪念馆大门前合影留念。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拓展了理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并且以实践教育的方式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