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全覆盖,11月12日,研究生院在兴庆校区组织召开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主任王小力,系所研究生教学负责人、学院教学秘书参会,会议由研究生院副院长龙建纲主持。
会上,王小力主任介绍了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概况。开展课程思政是高校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北京部分高校已将课程思政列为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奖项申报的必备条件,上海高校也已基本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精准、不扎实的现象。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在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王小力强调其与本科的区别在于“专”,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精神和历史的传承来感染学生;讲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探索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迎接“四个面向”的挑战;讲述西迁精神和老一辈教授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讲述专业学科所面临的新挑战,启发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为人先。
航天学院徐志敏老师、人文学院王奕轩老师及医学部方宇老师在会上分享了课程思政设计经验,对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独到见解。
徐志敏老师以“基础力学实验”课程为例,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教风正则学风正。学校力学学科的发展史正是天然的课程思政元素,如力学教材中唯一一个由我国科学家贡献的理论——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由西安交大俞茂宏教授提出,学生的自豪感与责任担当油然而生。再如关于力学中的“蝴蝶效应”,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就有更优美的描述:“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实验课有其天然的思政土壤,小班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全身心的教学投入与实验设备的创新创制寓教于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促进对学生德才兼备的培养和养成。
王奕轩老师以研究生“性别与中国社会”课程为例,认为课程思政的总体贯穿思路是“课程知识为基、学情分析为先、知识架构为纲、情境创设为术、信息技术为媒、学生成长为本”。在主题式教学法中及时删除陈旧案例,紧跟时代热点;使用访谈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前准备访谈提纲,深入挖掘西迁巾帼的故事,近距离感受西迁精神;坚持教育陶冶法,筛选最自然合适的案例以多感官体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最后,王奕轩老师强调了教学反思、跟踪和反馈的重要性,并希望能与在座的老师一起做在课程思政方面“有追求、有情怀、有思考、有投入、有实践、有提炼”的好老师。
方宇老师以“药事管理学”课程为例,认为应当通过以下三个思路建设立体化、全方位的“大课程思政”:第一,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基于课程知识点建设案例库,如在药物发现章节引入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药学家屠呦呦的案例,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激发药学学生的职业荣誉感。第二,培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通过浸入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在药学技术人员章节将抗疫英雄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职业使命感。第三,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结合,在药物监管章节,通过在政府药监医保部门、卫健部门等实践学习,理解职业素养,激发打造制药强国的奋斗热情。最后他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应当全员参与,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
研究生培养办副主任罗婧介绍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推进工作布置,包括本次研究生课程思政出方案、进大纲的目标和要求、工作安排、参考要点等,以及后续将推进课程思政进教学计划、进讲义、进教材等工作。
研究生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到各学院一线的系所负责人,是有效推动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各位参会系所负责教师表示,将主动开展“自我思政”,提高教师自身思政认识水平,着力组织教学团队撰写方案和教学大纲,并积极推动所在系所研究生课程思政进教案、进大纲。研究生院将协同各相关部门,服务好一线教师,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