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7月11日至14日,西安交大全体2020级少数民族预科生赴井冈山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习活动。学工部副部长、大学生党委副书记李新安,励志书院院务主任徐慧,大学生党委组织员陈斌等带队参加。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探寻革命先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学们早已心向往之。
三湾改编上井冈
初到井冈山,同学们首先学习了“三湾改编”,并结合学习,分班建制,体会“三湾改编”的真实情景,体会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加深了对“支部建在连上”的认识和理解。
三湾改编上井冈,同学们在“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教学中,系统学习了井冈山斗争的曲折发展历史。井冈山斗争,历经短短两年零四个月,在井冈山这块红色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孕育了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为内涵的伟大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和同学们的距离不再遥远。
预科班学生孔文希感慨,“党的历史不仅仅是历史书上一段段白纸黑字,更是文字背后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段曲折坎坷的斗争史。”
红军的一天铸信念
松柏森森,同学们带着崇敬与缅怀,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井冈英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许许多多英雄战士和人民群众不顾个人生死和家人安危,为革命事业付出了一切,热血洒在这巍巍井冈。同学们步入纪念堂,为革命烈士默哀,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哀思。
井冈山艰苦的斗争,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等感人故事。穿着红军服,挎着红军枪,担着扁担,同学们在崇山峻岭间重走挑粮小道。小路崎岖,仿佛看到了当年穿着草鞋挑着粮食的红军身影,道阻且长,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是同学们互相加油鼓劲没有停下脚步,竹海茫茫,岁月峥嵘,在汗水中更深感革命艰辛,更深感信仰坚定。
走完挑粮小道,同学们深入到老乡家里,分班做“红军餐”,洗菜、切肉、烧火、炒菜,大家各司其职,虽然对做饭有些生疏,但是在老乡的帮助下,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顿“红军餐”,也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真谛。
在八角楼旧址,同学们仿佛看到了照亮中国革命前方的八角楼摇曳的灯光,重温《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的力量。
打草鞋,是红军战士的传家宝。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和老乡学习编红军草鞋,体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军生活。草鞋虽简陋,但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不变本色。
预科班学生郑兴涛说,“一天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始终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做好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黄洋界上炮声隆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留守井冈山的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据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重要体现。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同学们吟诵着毛主席的诗句,遥望苍茫群山,当年鏖战场景仿佛浮现眼前。
大井朱毛旧居,同学们了解到“白屋”和“读书石”背后的故事。“白屋”是一幢白墙青瓦房,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大井村后,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主动腾给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的居住地。“读书石”是毛泽东旧居前的一块大石头,当年毛泽东经常坐在石头上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程。“读书石”成为了同学们追忆历史的热血地点,也成为了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筹志报国的力量之源。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参观是本次实践研习的重要内容。透过陈列展厅珍贵的文物、图片、录像,井冈山的点点滴滴浮现同学们的脑海,三湾改编、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八角楼的灯光……展厅中一幅幅历史画面重新铺开,让同学们对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预科班学生高小钧说,“战争奋斗的历史应当记忆始终,于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宝贵的一课。历史教会我们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力量和精神,点醒着处于21世纪的我们,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少数民族预科班全体同学重上井冈山,在中国革命的摇篮里重温红色初心,铸牢理想信念。从井冈山启程出发,同学们心中心潮澎湃,呼喊着共同的青春声音——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近年来,西安交大学工部、大学生党委已组织学生党员骨干、少数民族学生代表等2100余人赴延安、照金等地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探访先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锤炼思想品格,增强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