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第一师生联合党支部是在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教工支部基础上,纳入该单位23名博士生党员后组成的。支部成立于2015年,现有党员41名,教师党员18名,学生党员23名,预备党员1名,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发展对象。支部提出“双轮驱动”的特色理念,以党建服务专业发展,实现科研党建双轮驱动,共同促进学院、学科发展。
党史教育,创新创意
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年来,支部共举行18次会议,严格召开党小组会议、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
通过读书分享、微宣讲、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学党史悟思想,学生党员原创“听老一辈讲述与党的故事”等党史视频12个,从“身边的党史”深刻感悟党的优良传统;同时,在喜马拉雅、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健康科普推文、音频、视频30余篇,用专业所学为群众办实事。
支部提出三项特色机制,通过“无手机支部生活会”提高组织生活会效率;开展“饭后睡前学习强国”活动,敦促党员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通过“微宣讲”为每个新党员快速成长、提气赋能。此外,为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校内外科研合作,支部先后与人居学院党支部开展科研论文评优、与西安市中心血站等多家单位开展科研项目攻关等共建活动,得到了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搜狐新闻等校外媒体的广泛宣传。
疫情防控,使命担当
疫情期间,责任在肩,使命所托。在抗疫阻击战打响的第一时间,支部积极响应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请求,立即组织成立第一批疫情防控专家组(包括学生刘文骏博士)火速奔赴疫情指挥中心。应陕西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请求,组织第二支疫情分析小组(包括学生雷方良、王良和刘叶舟博士)前往支援。
支部学生党员一呼百应,在专家组的指导下从专业角度建言献策,协助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精准疫情研判,累计为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交疫情分析报告17部,分析简报50篇。支部发起“线上助力抗疫情,战疫防控云支援”活动,通过省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向本校师生及民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组织“新冠肺炎大家谈”系列科普讲座,制作专题视频和疫情防控宣教宣传材料,用行动诠释公卫人的责任与担当。支部师生联合全国数十所医学院校举办了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研讨会、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大型研讨会等,弘抗疫精神,铸青年医魂。
支部开展“同上一堂党课”、疫情防控“四个一”活动,录制两门战“疫”专题微党课,梳理形成4篇支部特色战“疫”故事汇。支部与西安市疾控中心等机构接洽,开始筹划中美印疫情防控措施分析、新冠疫苗各国实施细则对比、后疫情时代公卫人的责任等系列疫情防控专题活动,为深度研究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努力。
师生协力,护航新港
支部响应学校学院相关要求,参与学校创新港平台建设,主动帮助完成创新港全球健康研究院建设和搬迁工作。支部快速建设完成健康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第一时间与西安市胸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签署3个平台共建协议,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共建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西安交大全球健康研究院科教合作基地,为后续各项公共卫生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创新港开展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为百余位师生现场答疑解惑,设计健康科普标语、海报,为创新港内涵建设和文明健康校园贡献一份力量。设置党员先锋岗,全年进行公共区域卫生与安全督导工作50次,党员主动承担门锁电池更换、物业报修等琐事、小事,在生活点滴中切实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
科研创新,卫戍健康
支部目前承担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柳叶刀全球卫生》(Lancet Global Health)《美国医学会小儿科期刊》(JAMA Pediatrics)《POLS医学》(Plos Medicine)等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期刊中发表论文77篇,其中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论文有25篇,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支部学生党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5篇SCI论文并获得多个奖项,邹卓如在IF为21.60的Lancet Global Health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为我国预防宫颈癌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公共卫生领域六大成就之一;朱中海获陕西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武文韬等获第三十一届“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
国家使命,我辈担当。公共卫生学院已获批国家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的十所高校之一,第一师生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将继续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工作,立足于现有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公卫人的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