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载风雨兼程,八十八载薪火相传。2025年10月26日,二附院纪念抗战迁陕88周年暨西北临床研究创新论坛在西安开幕。
 

 
此次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与精神传承。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雷俊川,陕西省药品和疫苗检查中心副主任王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关节外科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名誉主任王坤正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刘洪,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闫小青,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璐,以及省内12地市医院领导和同仁,二附院党政领导、中层干部和科室代表共230余人参加,开幕式由医院党委副书记党变玲主持。
 

 
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医院党委书记刘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蓬勃和8位青年医师代表、青年学生代表向8位老专家送上中国红围巾和鲜花。八位专家分别是普通外科专家秦兆寅教授(92岁),原医院后勤保障部张志高老师(91岁),病理学知名专家张志谦教授(91岁),小儿血液疾病领域知名专家高效曾教授(90岁),妇产科专家张雅文教授(89岁),原眼科学教研室主任臧企教授(89岁),原校临床医学遗传研究室主任、陕西省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副主任、妇产科叶国玲教授(87岁),消化内科著名专家罗金燕教授(87岁)。以他们为代表的医院前辈们是医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后辈医者。
 

 
在“代代医者心、共话八八情”特别环节,医院青年医师代表、肾病科副主任陈钊主持访谈。医院老、中、青三代医师代表齐聚一堂,深情回顾了医院八十八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妇产科叶国玲教授,内科学系、消化内科前主任董蕾教授,神经内科前主任吴海琴教授作为老教授代表,动情讲述了亲历的医院往事与创业艰辛,眼中闪烁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骨科中心·运动医学与小儿骨科主任时志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老年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丁铭格副教授,作为中年骨干代表分享了在前辈精神感召下成长、在临床与科研一线奋斗的故事,体现了承前启后的责任与担当。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一等奖的妇产科青年新秀顾中亮老师、金岩科学家工作室刘文佳教授,作为青年医师代表表达了继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抗战迁陕精神的坚定决心,展现了新时代交大二附院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对话,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生动诠释了医院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代表学校向医院抗战迁陕88周年表示祝贺。他高度赞扬了二附院在八十八年发展历程中,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指出,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的宝贵财富,二附院是这一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和生动体现者。他希望医院全体教职工继续弘扬爱国奋斗的西迁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在临床研究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培养更多卓越医学人才,续写医院辉煌的新篇章。
 

 
二附院党委书记刘昌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医院八十八年来,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的光辉历史。她强调,抗战迁陕精神和西迁精神早已融入医院的血脉,成为激励一代代医护人员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面向未来,医院将继续高擎抗战迁陕和西迁精神旗帜,在医学高峰攀登、人才培养、服务人民健康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八十八载风雨兼程,八十八载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大二附院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承“抗战迁陕”的爱国初心和西迁精神的奋斗内核,以此次西北临床研究创新论坛为契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护佑人民健康、推动医学进步再立新功,让伟大的精神旗帜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论坛上,西安交大二附院副院长郭卉致欢迎词,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指出在纪念抗战迁陕88周年的特殊时刻,共商临床研究创新大计,意义非凡。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雷俊川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肯定了交大二附院为陕西省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介绍了陕西省在促进临床研究创新方面的政策与布局,表示省卫健委将积极支持包括交大二附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优化管理流程,加强伦理审查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希望各医疗机构能紧密合作,共同提升陕西省临床研究整体水平,造福三秦百姓。陕西省药品和疫苗检查中心副主任王斌从药品监管和临床研究规范的角度出发,强调了高质量临床研究对于保障药品安全有效、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介绍了药监部门在鼓励创新、优化服务方面的举措,并表示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共同探索符合法规要求、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路径,为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的转化应用保驾护航。
 

 
二附院院长张蓬勃系统阐述了医院对临床研究创新的思考与实践路径。他表示,医院将围绕“聚焦前沿、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培育人才”四大方向,持续加大投入,优化临床研究生态系统,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创新活力。他特别强调医院将致力于推动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让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应用于患者诊疗,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在二附院副院长戴一主持下,论坛举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北临床研究联盟签约仪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携手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铜川市人民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商洛市中心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等西北地区十二家医院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西北地区临床研究事业进入了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阶段。
 

 

 
论坛学术报告环节精彩纷呈,汇聚了国内顶尖专家的真知灼见。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吉训明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坤正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雷光华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刘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医院执行院长周焕、西安交通大学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院院长范晓虎、阜外医院田美策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治勋主任分别作了报告。
 

 

 
在圆桌论坛一,朱娜、蔡璇、宁蓬勃、王佰言四位教授围绕“在临床研究实践中,特别是在资源相对有限的IT和细胞治疗转化医学项目中应如何在‘鼓励创新、探索未知’与‘恪守GCP规范、严格控制风险’之间寻求平衡?”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洪云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米白冰教授、认识科技集团万马博士分别分享。
 
在圆桌论坛二,贾艳艳、白晓东、佘苗、姚澜四位教授就“在推动细胞药物和临床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机构、研究者、伦理委员会以及申办方等各方应如何加强协同,构建一个既符合临床研究高标准规范,又能高效促进医学创新转化的新生态?”进行探讨。
 

 
在院长论坛上,郭卉详细介绍了西北临床研究联盟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合作细则,为联盟后续实质性运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明确了合作框架、职责权益、流程标准等。西安市第三医院吕雅丽、陕西省人民医院孙羿、咸阳市中心医院刘强、渭南市中心医院赵俊龙、铜川市人民医院王有恒、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王璐、安康市中心医院任晖、商洛市中心医院屈建强、汉中市中心医院杨睿海等围绕“打造西北临床研究高地:我们应如何集中资源布局临床研究?”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如何帮助医院临床研究破解人才短缺与质控难题,实现‘跨越发展’?”两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院长们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经验与挑战,就整合区域资源、明确重点方向、共建共享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研究能力与效率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展现出西北地区医疗界携手共进、提升区域临床研究水平的坚定决心。
 

 

 
论坛最后进行了多项由交大二附院研究者发起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宣讲,涵盖肝癌、肺癌、白血病、骨关节炎、糖尿病、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肥胖症、儿童生长发育等多个重要疾病领域。纪泛扑、杨拴盈、赵万红、张月浪、李秀丽、薛力、昝瑛、安鹏、尹春燕等教授依次登台,详细介绍了各自研究项目的背景、设计、目标和意义。这些项目贴近临床需求,设计严谨,展现了医院深厚的临床积累和科研实力。与会嘉宾分组进行了深入的项目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合作意向踊跃,为未来更广泛的临床研究合作播下了种子。
 
本次论坛汇聚了智慧,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交大二附院将携手西北临床研究联盟各成员单位,传承西迁精神与抗战迁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谱写临床研究创新的新篇章,为护佑人民健康、推动医学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