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刊道深耕。10月23日至24日,由丝路期刊集群、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办的“格致论坛”暨2025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第2期在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落幕。本期培训延续“联结丝路,智启未来”这一主题,进一步聚焦出版实务中的核心环节与前沿挑战,致力于为丝路期刊集群的编辑同仁提供系统性赋能与深度交流的平台。


10月23日的培训围绕编辑技能和研究能力提升展开。《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当代经济科学》责任编辑高原以《学术论文的语言润色与表达规范》为主题,从语言的功能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学术写作中“清、通、精”三个层面的润色目标,表示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载体,更是学术严谨性与传播力的重要体现,为编辑人员在文稿加工中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指导。《应用力学学报》编辑张璐以《科技期刊图表规范性审查与数据处理》为主题,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与丰富案例,深入解析了图表设计、单位标注、数据呈现中的常见问题与规范要求。她指出,图表作为“论文的生命线”,其科学性、自明性与规范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准确传达与期刊的学术品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副编审亢列梅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以《如何在碎片化时间中落地编辑出版学研究》为主题,分析并探讨了编辑如何在繁忙工作之余有效开展学术研究,提出了时间管理、选题聚焦与持续积累的实用策略,激励编辑同仁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拓展。

为了将理论学习与出版实践相结合,深化编辑工作者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感性认知,10月23日下午,参训编辑集体前往西安国家版本馆开展实地学习。在版本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编辑们沿着版本发展的历史脉络,系统了解了版本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厚内涵与时代价值,亲身感受中华文脉的赓续绵延与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文化自觉与历史使命感。

10月24日的培训同样精彩纷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主任梁永霞分享了报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的选题方向和投审稿情况》。她系统介绍了该刊的定位、特色、重点选题方向以及近年来的发文主题与审稿流程,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清晰揭示了期刊的用稿偏好与常见退稿原因,为编辑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编辑学研究提供了明确指引。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质量部主任、《当代经济科学》编辑部主任郑雅妮作了《人工智能时代学术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建设》专题报告。她深入分析了AI技术在学术出版各环节引发的伦理挑战,如数据偏见、内容真实性、学术不端识别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伦理规范建设、推动制度化管理的改进方向,为期刊应对智能时代的新风险提供了系统思路。结合期刊智能化转型问题,博看网出版行业产品负责人胡孟麒作了《AI学术传播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报告,为与会编辑提供了新的探究视角。

培训还特别设置了科普讲座环节,邀请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杜兆江作《眼睛的解剖结构及常见眼病的诊疗》专题讲座。杜兆江结合丰富的临床案例,生动讲解了眼部结构、常见眼病及其防治知识,特别针对编辑人员长期伏案工作的用眼健康问题给出了专业建议,体现了论坛对编辑人员身心健康的人文关怀。

活动最后,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丝路期刊集群总负责人张丛作总结致辞。她高度评价了两期培训的成效,并指出本次系列培训参与广泛、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文关怀。她寄语全体编辑同仁,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坚守学术初心,将规范贯穿编辑工作全流程;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自觉传承文化使命,从中华优秀版本文化中汲取力量;同时关注自身职业健康,以饱满状态投入工作,共同为推动丝路期刊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随着全体参训编辑开始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本期“格致论坛”在充实与收获中画上圆满句号。与会编辑普遍认为,本次论坛课程设置紧密贴合一线编辑实务,内容覆盖语言规范、图表审查、编辑学研究、出版伦理及职业健康等多个维度,有效搭建了系统学习与深度交流的专业平台。此次论坛不仅强化了丝路期刊集群内部的业务协同与知识共享,也进一步激发了编辑队伍的职业热情与创新活力,为共同推动丝路期刊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