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以“传承西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召开帮扶干部交流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远出席会议。会议由定点帮扶办公室主任张文学主持。
张文学汇报了学校帮扶工作总体情况,并对各单位的努力付出和广大帮扶干部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自2013年起,学校承担了对云南省施甸县、陕西省平利县等多地的帮扶任务,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帮扶体系,在学校党委科学谋划部署、各单位大力支持、广大帮扶干部辛勤付出下,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多年在教育部和陕西省组织的考核中获得优秀成绩。今后,帮扶办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聚焦重点任务,持续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交大智慧和力量。

周远宣读了新选派帮扶干部名单并对帮扶干部提出要求。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帮扶干部工作,强调“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坚持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等标准,择优遴选了新一批帮扶干部。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新选派干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全面融入新集体,尽快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和专业优势,办成办好更多民生实事,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要严守纪律规矩,做到廉洁自律,树立西安交大干部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强化个人安全意识,注重身体健康。

施甸县原挂职副县长吴关龙结合两年帮扶经历,从产业培育、消费帮扶、招商引资、人才支持等方面分享了实践经验。平利县原挂职副县长边浩回顾了第五批帮扶团队的工作,重点介绍了“帮扶团+主干”机制在产业、教育、医疗、科技领域的成效,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他们表示,帮扶工作虽然充满挑战,但在实干中淬炼了作风、在奉献中诠释了担当,深切感受到了责任与价值。

施甸县新挂职副县长杨磊表示,将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快速转变角色,深入一线调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学校医学、人文等优势资源与地方需求精准对接,严守纪律、务实履职,为施甸乡村振兴贡献交大力量。平利县新挂职副县长王文东表示,将聚焦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推动帮扶从“输血”向“造血”转型,助力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在乡村振兴一线展现交大干部担当,助力平利走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洪军对帮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各单位和广大帮扶干部的努力付出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和大家进行深入交流。他指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战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医疗等综合优势,在定点帮扶云南省施甸县、陕西省平利县、柞水县等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优异成绩离不开帮扶干部和派出单位,以及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做好帮扶工作的使命担当。二要加强队伍建设,锤炼做好帮扶工作的过硬本领。三要创新工作机制,汇聚做好帮扶工作的强大合力。四要聚焦重点任务,提升做好帮扶工作的实际成效。希望广大帮扶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学校和各派出单位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帮扶工作,持续健全帮扶机制,完善政策保障,推动定点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国建设贡献交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国资处、后勤保障部、基础教育管理处、图书馆、实践教学中心、资产公司、出版社、一附院、二附院、口腔医院、电信学部、材料学院、人居学院、医学部、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