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4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政策导向。但发展的抓手在哪儿?9月22日,“2024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编辑记者们一起探寻西安交通大学由创新成果富集地向创新发展动力源转变的生动实践。
梦想变成现实 用“意念”操控机器
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医工交叉研究所实验室里,采访团成员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一名穿戴全套脑电接收装备的工作人员端坐在展台前,脚边的机器狗则根据他的意念指令实现前进、回退、原地踏步等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训练后,使用者已经能够通过脑控手段操纵机器狗完成与观众握手、向观众作揖等复杂动作。
编辑记者们参观涵英楼数字展厅
这一神奇的科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所所长徐光华教授的研究团队。徐光华介绍,他们的团队致力于脑机交互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系列脑机交互设备如控制轮椅、电脑打字、婴幼儿脑功能发育检测与调控康复系统等等。
编辑记者们参观采访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所
徐光华表示,人脑拥有超过100亿个神经元。人在思维活动中,相应的神经元和细胞工作会产生电信号的改变,这些神奇的脑电波信号被有效收集后,为脑机交互技术实施、最终实现“意念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科交叉和产业化实践是贯穿徐光华教授团队研究始终的两大主题。团队对于学科交叉成果的产业化思考和实践一直未曾停止。近年来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出了产业公司,有关基于“脑机交互”的康复系统和设备使病患及残障人士受益,这一基于科技创新的科研项目,已成功形成新质生产力,应用前景广阔。
编辑记者们参观采访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所
“这里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无限可能。”辽沈晚报记者张阿春表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西安交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高等学府的社会责任,引领着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深度融合。
编辑记者们参观采访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能源互联网创新实验平台
“从0到1” 校企“联手”打造创新策源地
在创新港这片欣欣向荣的科研沃土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创新合作的“新鲜事”。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能源互联网创新实验平台便是国家电网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记者了解到,能源互联网创新实验平台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能源互联网建设为载体,聚合了源、网、荷、储、充五类元素:源侧包含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以及6座能源站组成的冷/热源系统;网侧建有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和可使新能源、储能接入及能量双向灵活互动的能源路由器;负荷侧包括学生生活区共享家电、园区直流负荷及可平移负荷,能够支持虚拟电厂和虚拟储能等多种新型能量管控模式;储能侧建有60kW/120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以及多类型储能系统接入的平台预留接口;充电侧建有170余台交流有序充电桩和V2G充电桩,为研究有序充电和源网荷储互动提供物理支撑。
编辑记者们参观高压交、直流大电流实验中心
平台通过软、硬件建设,构建了能源互联网综合实验系统,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整个平台能源系统的智能管控。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发挥电网公司产业优势和交大科研创新力量,融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研成果,全面支撑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教学、实验、科研和成果示范。
“通过今天的参观采访,让我对西安交大的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印象深刻。”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记者程登宇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潜力也有成果,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也十分密切,这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记者们采访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杨飞
据悉,自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创新港初步建设了以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等为主的创新策源圈层、以校企联合成果转化中心等为主的产教融合圈层、以科技产业孵化园等为主的产业培育圈层。目前,已与200余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9家、中国500强企业50家,建立77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组建66名职业化科技经纪人团队,从3万项存量成果中梳理出1300余项易于转化成果推送给企业,并引入80多支种子、天使基金和265家金融机构,转让许可专利1000余件,就地转化211家企业。
报道链接:
http://m.cnwest.com/bwyc/a/2024/09/23/2279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