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西安交大梅雪松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梅雪松,男,汉族,中共党员,国家级领军人才,“机械系统诊断与控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战略顶尖团队负责人,多次获得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等部门表彰,当选2023年陕西“最美教师”。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培养了7名国家级杰出人才,服务了高端制造领域50余家龙头企业。
聚焦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995年,梅雪松率先创建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机床数控技术》,构建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实验体系,经过多年优化完善,该课程已成为国家精品课和一流课程。2012年《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面向智能制造需求的数控技术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第一作者)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梅雪松精心设计了三层次、四维度“需求导向”式机器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国际一流机器人创新创业共享平台。三十多年来,他培养出200余名具有“批判性、设计、工程、数字化”思维的新工科“四有”人才。梅雪松联合“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发起并连续举办了三届“丝绸之路机器人创意大赛”,吸引了1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选手参加,该成果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1),部分成果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主线二融合三导向,创建现代制造业人才工艺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排名第4)。
梅雪松指导的4名博士研究生获得海峡两岸三地机械工程领域博士论文最高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而他也是获得该奖项最多的内地博导之一。
他还成功培育出国家专精特新机器人头部企业——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公司。张朝辉、边旭是梅雪松指导的博士生,也是优艾智合机器人公司创始人,他们说:“梅老师是我们在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研究方向上的引路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形成了‘学有所用’的科研价值观。”目前,该公司获得全球最大硬件加速器HAX等公司的五亿融资,成为准独角兽企业,获中国国际机器人年度金手指创新产品奖。张朝辉获得2023年全国十大创新创业英才奖。
“西迁前辈教给我求真务实的作风,我只是把这些教给学生,希望他们传承西迁精神,将科技创新工作做得更好!”梅雪松说。
赋能未来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高档数控机床是国之重器,是制造强国的基础。长期以来,以美日欧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签署的“瓦森纳协定 2.B”以机床精度作为管控条例,严格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其中,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制造领域的精密工作母机被完全禁运,只能依靠自主研发。高档数控机床的精度问题成为我国制造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要突破机床精度问题,必须从机理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梅雪松说。从1998年在日本留学开始,梅雪松持续了25年的数控机床误差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从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误差控制角度,提出了精密数控机床力-热特性设计方法,创建了机床批量化制造误差管控体系,发明了数控机床动态误差建模与控制技术,研发了具有全误差补偿功能的国产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西方家对高档数控系统误差补偿功能模块的禁运。
数控机床精度提升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必须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梅雪松为将机床误差控制技术落地,带领团队与国内20余家机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出差到企业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一呆就是几个月,尤其是在进行机床热性研究过程中,必须有人坚守在测试仪器旁边,不分昼夜,轮班“战斗”,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体现了团队成员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我们团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数控机床精度提升核心技术,首次实现了国产数控系统空间误差和热误差补偿功能的批量化应用,在热误差和摩擦误差控制技术方面不输国际任何人”,梅雪松自豪地地说。团队研制的多款高端数控机床定位误差小于1微米,突破了“瓦森纳协定”的技术指标限定。“中国的高端机床一定能够实现自主可控,为我国高端装备的高质量制造提供强大支撑“梅雪松说。
“梅老师是我的导师,更是我不断学习与跟随的榜样。”国家级青年人才王文君教授说。
基于相关研究,梅雪松主持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编著专著/教材6部,获中国发明专利300余项。近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培养了7名国家级杰出人才,服务了高端制造领域50余家龙头企业。
梅雪松先后担任“十二五”国家863专家和“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主持规划并实施了国家有关“智能工厂”方向的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工作,负责了运-20、C919、航发、运载火箭等“智能工厂”重大科技项目论证和实施工作。作为陕西省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技术总师,牵头制定了陕西省智能制造战略规划及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创建了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西安机器人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基地,构建了机器人成果转化和测试平台,为陕西省高端制造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