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启一段新奇的旅程。宗濂书院2020级新生于8月30日至2完成注册报到,成功成为一名"宗濂er"!为进一步了解新生的适应情况以及他们对大学的看法,宗濂书院团工委学生会组织展开““新”语话宗濂”新生采访活动。

与学业繁重的高中说再见,迎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小萌新们是否满怀期待呢?大学,与以往不同,生活上不再有父母的照料,学习上也不再有老师的督促,这会是一个充满才华与学问,竞争与挑战的小舞台、小社会。宗濂书院团工委学生会就初入校园主题采访了宗濂书院的四位新生,了解了他们对于初入宗濂这个大集体的感受与想法。

巴赫,来自辽宁,医试012

张焯越,来自山西,医试006

彭馨若,来自陕西,医试027

徐芯语,来自福建,医试019
Q1:你在返校前一天的心态是怎样的?
巴赫:我的心态很平静,因为辽宁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间较早,我激动的心态也平复了很多。
张焯越:我比较慢热,收到通知书的时候,我没有太大的情绪变化,但反而是在开学前变得紧张激动了。
彭馨若:返校前一天我才收到录取通知书,心情非常激动,立马就赶到学校报到。
徐芯语:我非常开心,因为我考上了交大这所我心仪已久的学校,从收到通知书我就一直怀着快乐的心情;但与此同时我也有点郁闷,因为高中班级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西安读大学,而且开学时间比其他大学早很多,这让我有一种独单寂寞的感觉。
Q2:你对学校的迎新服务还满意吗?
巴赫:特别满意。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因此带的行李很多。但学长学姐都很热情的帮我搬行李,我还有幸乘坐了一次我们的“宗濂法拉利”。学长学姐们贴心地照顾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张焯越:迎新的服务很细致,我没有想到的一些事情,学长学姐也都会提示我,总之就是非常满意。
彭馨若:学长学姐都非常的热心,不仅帮我把所有行李都搬到了宿舍门口,还帮我把很沉很重地教材也搬上了楼,他们大汗淋漓却毫不在意,这让我真的是非常感动。
徐芯语:学长学姐都很热情,我刚进学校时就有学长学姐主动递上迎新大礼包,还特别热情地帮我搬行李,就连路过的不是志愿者的学长学姐也会主动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忙,大家都非常的热情友好。
Q3:你认为宗濂书院团工委学生会的迎新工作存在什么不足?
巴赫:我很满意学长学姐的帮助,我原本以为会在学校里迷路,不知道下一步做些什么,但是每一个步骤都会有学长学姐指导引领,告诉我该怎么做。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整个报到过程都很顺利。
张焯越:对,我也觉得在报到过程中的每个地方都有学长学姐的帮助,他们对报到流程也很熟悉。只不过我觉得搬书的人还可以再安排多一点,这样也免得学长学姐们太辛苦。
彭馨若:我觉得表现的很好,没有什么不足了。
徐芯语: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足之处,都挺满意的。
Q4:你认为大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巴赫: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呀。我觉得进入大的学越好,学习的任务就会越重。我就读的是五年的医学班,将来一定会面临考研读博的压力,学习肯定是重要的。与此同时,我觉得享受大学生活,和更多人交朋友也很重要,我会积极参加一些社团学生组织的工作,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张焯越:我认为在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定位自己。我在上大学之前的生活只有学习,对人生未来的规划并不是很明确。虽然我是自己选择就读医学专业,但我认为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认识这个专业,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彭馨若:学习,还有好好锻炼身体,参加各类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徐芯语:当然是学习,我的想法是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我想通过优秀的学习获得奖学金,从而为父母分担一些经济压力。来大学就是学习更多新知识,我要努力学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新生们们对于宗濂的“家”文化已经有所感受,希望他们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蜕变成一名独立自主的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希望新同学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社交和自我规划能力,做到自立、自强、自勉,积极互帮、互助、互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使自己的大学经历更加意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