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黄龙山,两腿跑的欢;若是跑的慢,就要连根烂”,“一年富,二年寡,三年四年连根拔”,这是流传于克山病重灾区黄龙县形容克山病致人死亡的顺口溜。我校医学部从上世纪50年代起,曾组织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治、生物化学、组织化学专家等多批次下病区调研,结合实验室实验对克山病进行防治,300余名科技人员跋涉在穷山恶水间,有些人因长期在病区工作而罹患克山病。经23年努力,在硒预防克山病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初克山病研究室同志一起合影留念
克山病研究室自谢景奎、蔡海江等在1962年初步提出“水土病因学说”后,即和省内外相关单位合作进行大面积的水、土、粮、食物、人体化学元素检测,排除了相关致病因子。1965年春在犊牛大量死于白肌病的陕西富县槐树庄农场,对动物进行临床及心电图检查,对死牛进行病理解剖,发现犊牛白肌病和人克山病在地区、季节、心电图、心肌病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徐光禄等人在拟定实验计划后,于当年6月与富县槐树庄农场医院在蒿地沟站进行普查,选出100例成年男性进行为期两年半的肌肉注射(1年后改为口服)亚硝酸钠、维生素E对照观察,发现服药组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在人类克山病研究史上第一次用硒预防克山病初见成效。1971年10月至1972年9月,克山病研究室和旬邑马栏农场医院在柳树枰、转角、“五一”三个站对798名成年男性进行单独投服亚硝酸钠,和用其它方法进行预防的张家砭、关门站进行对比,同样取得预防效果,且单独口服亚硝酸钠与亚硝酸钠、维生素E并用的效果类同。1973年在黄陵县店头公社张家湾大队、1975年在黄陵、洛川、甘泉、富县各选2万病区人群口服亚硒酸钠预防急型克山病,收到显著效果。1976年在店头公社全面、连续7年投硒预防克山病,1977年黄陵县建庄公社开展硒盐预防,收到同样效果。经多批次与省内外单位合作进行大范围检测,发现病区环境及人体内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
克山病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正在给食盐加硒(右二为徐光禄)
中央北方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79年5月在西安召开鉴定会,认为口服亚硒酸钠疗效肯定、安全,“具有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适于在亚急型、急型克山病发病较多的病区推广”。1980年起,陕西省在克山病病区全面推广该方法,使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至1996年,陕西省29个病区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
硒预防克山病被评为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首获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克劳斯·施瓦茨(KLAUS SCHWARZ)奖,同年9月被《健康报》列为建国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卫生部于1990年以西安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室为依托,成立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由徐光禄教授任首任主任,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地方病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全国克山病病因研究协作组编:一九七三年我国克山病病因研究座谈会资料汇编。
梁宝林 习红主编:陕西地方病防治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