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334 罗金燕:我国神经胃肠病学主要奠基人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3-06 00:06 浏览量:

罗金燕教授系满族人,1938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1960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先后在大连医学院、总后第三职工医院、重庆红卫医院工作。1975年至今在医学部二附院消化内科工作,先后担任消化病研究室、消化内科、内科教研室主任。1986年至1987年在法国里昂Claude Bernard大学学习,该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神经胃肠疾病(包括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诊治体系让她深深感到中国的差距。为此,罗教授回国后积极筹备、组建国内最早的胃肠动力学研究室——消化病研究室。她每天加班加点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废寝忘食想问题找方法,带领研究室同事与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制出SGY—3型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并投入临床应用。这种仪器能够检测记录消化道压力变化、功能节律、收缩运动的起步点、传递速度和收缩峰值,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0年间,研究室合作研制出多种胃肠动力学检测仪,应用气囊式和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食管测压和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标准检测程序和国人健康人群食管压力12种生理参数及食管运动模式,对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分类,建立诊断标准;应用便携式PH监测法建立成人和婴幼儿24小时食管PH变化生理参数及动态曲线;应用核素扫描法建立食管排空及通过时间生理参数;应用多种现代化手段研究胃运动和胃排空,建立液体及固体排空曲线;总结液体排空6种模式,应用24小时胃PH和微量胆红素探针技术,建立了国人成年人胃PH胃内胆红素的动态曲线和胃内酸、碱环境及胆红素参数;对胃运动模式、胃排空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对胃肠通过、转动时间及肛、直肠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正常人小肠通过时间和标准化肛肠测压程序和压力参数,总结提出4种肛管运动模式。她于1994年主编出版的《食管运动图谱》和1996年第一主编出版的《胃肠运动与疾病》均为该领域国内第一部专著。

作为学科带头人,罗教授长期致力于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进行全消化道及其相关疾病研究。在食管、胃、肠道及胆道运动的病理生理及运动障碍疾病研究,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和标准及其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胆道运动对小肠消化间移行性复合运动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小肠运动及相关疾病研究,胃肠道激素、胃动素受体分布特性及信号传导机制研究,IBS患者胃肠动力及其发病机制研究,下消化道测压、便秘病因分类及相关治疗研究等方面做出奠基性贡献,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为全国举办多期培训班。每周带领全科大查房,为学科培养出高水平研究团队。1991-2010年,她以第一主持人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一、二等奖各1项,以第二主持人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二等奖各1项。参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消化病学》等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9名。1992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组建中华医学会陕西肝病学会、西安市消化学会。作为主讲嘉宾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进行多次科普讲座;领导的研究室1998年被选为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在神经胃肠病学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文字:医学部二附院 杨 龙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