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15南洋公学的初次更名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04-22 14:18 浏览量:

南洋公学在洋务运动的声浪中诞生,并以“南洋”之名立,以“交通”之名兴。随着时局变化,校名曾历经更迭,初次更名可追溯至上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为了巩固其统治权,决定在内政、外交、教育等诸多方面推行新政,于1901年颁布“兴学诏书”,指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先后拟定“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对全国学校的学制、课程、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定。在这一背景下,南洋公学如何并轨于新学制成为盛宣怀办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清政府1902年拟定“壬寅学制”之时,南洋公学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已存续多年,并为管学大臣张百熙赞为“京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之最”。新学制拟定后,盛宣怀即呈奏清政府,恳请将公学定位为“高等公学堂”之列。这一奏请突破了新学制规定的高等学堂只设在各省省会的限制(上海时为江苏一县)。

然而,1902年底“墨水瓶事件”引发的风波,导致师生多人离校,苦心经营六载春秋的南洋公学遭受重创,加之而来的办学经费锐减、维持艰难,迫使师范院、译书院等机构停办。在朝廷中日益得势的北洋重臣袁世凯也借机干预学校内务,主张解散公学。

突如其来的变故,鞭策着前辈先贤们不得不排除万难,重新规划学校未来、定位办学方向。1903年秋,盛宣怀力顶压力,奏请在公学上院院舍开办高等商务学堂,一改“各省设立高等学堂,考求政艺,不患无人,独商学专门未开风气”的局面。同年,学校议定更名为“南洋高等商务学堂”并于次年得到清政府正式应允。然此校名尚未及对外启用,学校遂于1905年春改隶商部并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回望这段历史,不禁感叹没有前人的筚路蓝缕,怎留后世这千秋基业,更为他们那份果敢睿智和执着坚持所折服。南洋奠基者的伟大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颂!

注①:语出盛宣怀奏呈清廷的《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

文字:校史中心 史瑞琼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