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枪声,叩开了中国走向民主与共和的大门,也再次激起交大人革新励志的勇气与决心。剪发以脱旧制、更名以唤新生,便是当时在校师生的真实写照。
1911年11月6日,即辛亥革命刚刚爆发之际,全校师生便齐聚大礼堂,唐文治校长朗声宣布:“本校自即日起改名中国南洋大学堂” ,之后带头剪辫,以示拥护革命,摆脱封建旧制的束缚。
学校自决定更名“南洋大学”起,便积极争取民国交通部①、教育部的支持与认同。然教育部1912年10月颁布的《大学令》中规定工科大学需兼有理科,而本校只有铁路、电机二科,只属于工科门类中的专门学校。次年,学校便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此校名一直沿用至1921年定名交通大学时。
虽然学校命名“南洋大学”仅一年多的时间,且未得民国政府正式应允,然办学“成绩之优美,为举国学校所仰慕”②。现列举一二:1911年本校选送的学生作业和成绩等展品,参加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获得最优等奖;1913年教育部有关学校更名的复函中称“该校程度实在高等以上”;1915年本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的学生作业与成绩,获展品一等大奖;1916年本校参加教育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获得一等奖。
除追求办学成绩外,在唐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未中止过办出“中国第一大学”③的热切愿望。1910年学校凑请扩大规模,并收集美国98所大学章程,以资参考开办大学;1913年将铁路科改称土木科,将电机科改称电气机械科,设专门预科以备改立大学之需;1916年提请交通部增设机械科、恢复航海科,以应开办多科性工业大学的要求。
从历史关头的再度命名,到此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学校办大学的夙愿终在1918年增设铁路管理科,并将土木科与电气机械科升级为4年制时,得以实现。
注①民国后,学校收归交通部,其职能约与清政府邮传部相当。
注②蔡元培语,出自《北京大学蔡校长在本校廿周纪念会上祝词》(1917年)
注③唐文治语,出自《中国南洋大学堂开幕大会记》(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