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是一段漫长而坚定的岁月,有这样一个集体,从2001年至今,默默坚守、接续帮扶乡村学子,用初心和行动照亮山里孩子的求学之路。这个集体,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后勤保障部通信中心。
近日,通信中心的职工驱车80多公里,赶赴每年之约,再次来到了位于秦岭腹地、王顺山脚下的蓝田县蓝桥九年制学校,为学校带去助学物资,并向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与精心制作的奖牌证书。看着日渐改善提升的办学条件,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中心成员们感慨万千。
时间回溯到2001年,彼时,在蓝田县教育局的引荐下,通信中心正式与蓝田县蓝桥九年制学校(原蓝田县蓝桥镇泰中学)开展结对帮扶。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第一次去到学校时,大家还是被眼前贫乏的物资条件、艰苦的学习环境深深触动,窗框上没有玻璃,只有一层薄薄的塑料纸糊在上面;砖块搭起来铺上木板,就是师生睡觉的床铺;桌椅板凳更是破旧不堪;而很多留守儿童每周末需要翻过6个小时的山路,背上一周的干粮,来到学校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
回校后,通信中心积极行动、多方筹集,与物资中心沟通,看能否将清退下来不用的学生架子床、桌椅板凳捐出;与修缮科联系能否募捐到一批窗玻璃。在多方努力下,中心给学校运去了3卡车的架子床、5卡车的桌椅板凳,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的办学条件。这些年来,中心从一开始帮扶教学教具到为学生提供衣物书包、学习用具,从帮助成立机房到购置书籍搭建图书角;2006年,中心还在购置文具、体育用品的基础上,增设了每学年两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并制作了精美的奖牌和证书,以鼓励在校学子怀抱梦想、走出大山。
就在去年,通信中心还专程邀请优秀学生代表21人到西安交大参观,为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邀请大学生与他们分享求学经历。同学们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聆听交大故事;在钱学森图书馆,重温“两弹一星”伟大成就;徜徉在图书馆与校园中,感受学习氛围。从大荔县农村考取交大的优秀学子与从贵州贫困山区求学交大的优秀校友,跟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经历,鼓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目标、坚持求学之路。
在地方、学校及通信中心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学子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每当收到孩子们一封封淳朴真诚的感谢信时,当知道孩子们考取了心仪的大学时,中心成员就觉得一切辛苦与付出都是那么值得。2007年获得当时年级一等奖学金、现任上海问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的王西磊,特别感谢学校通信中心当年对他们的帮助,他说,当年的奖学金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最重要的是对他当时的学习起到了十分正向的激励作用,这也是毕业这么多年,回忆起当时收到奖学金的情景,他依然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感触良多。
后勤保障部通信中心目前负责兴庆、雁塔、曲江三校区通信线路的管理维护以及各项固话业务等,共有职工20人,其中支部党员7名。最开始参与帮扶的职工中,年龄最大的现在已近80高龄。虽然每年资助的金额并不是特别多,但是难就难在二十四年的从未间断,难就难在二十四年的薪火相传。二十四年来,通信中心通过自行筹集、社会募捐等多种方式,累计捐款捐物42万余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为帮扶乡村学子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