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出彩90后】物联网设计竞赛特等奖团队:用智慧让生活更便捷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10-31 16:15 浏览量:

运用脑电波感应技术,把人当作物联网中的一个节点,用生理信号来控制网络。这个思路乍看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但这奇思妙想,却被西安交大的廖东、方毓楚、康益菲、李志宏四位同学合力实现了。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中,西安交大参赛作品“未来空间——基于手势、脑波、语音的智能家具交互系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特等奖。

“因为兴趣,更因为公益”

科技的种子,萌发于公益的土壤。团队负责人廖东告诉记者,他们几个同学能凑到一起,因为兴趣,更因为公益。

廖东和方毓楚是同属物联网专业的同学,和电子专业的康益菲、电气专业的李志宏同是电信科协社团的一员。这是一个专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计算机软件硬件、单片机电控、PCB、模拟电路设计,包含科普知识竞赛、义务维修等活动的一个集公益和科技的综合型社团。

义务维修是电信科协颇具历史的传统活动,社团号召社员在校园里义务给大家修理电脑和小电器。康益菲和廖东平时就对电脑感兴趣,是大家公认的“电脑修理小能手”,李志宏则因为专业本身的优势,对这方面也很擅长。三个同学在义务维修活动里,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成了志同道合的“技术友”。

在廖东看到物联网竞赛的消息后,告诉了大家想做智能控制家居的想法,几位同学一拍即合,一起完善思路,分工准备。据悉,整套系统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实现历时一年左右,团队综合运用多项技术,完成了指向性手势控制、脑电波感应、智能语音三大部分的核心技术突破。

“以往的设计只是将人作为物联网中的一个使用者、体验者,我们的作品创造性地将人作为物联网的一个节点,体现了真正的人性化设计,”项目负责人廖东说,“我们要用‘黑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灵感”生发,“合作”为桥

一个设计由最初的想法到最终的实现,是很多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对廖东他们来说,及时捕捉灵感、团队合作,是他们的“尚方宝剑”。

康益菲平常喜欢用一些智能手环之类的工具,对智能控制兴趣浓厚,而作品的设计灵感也正源于此。“相较于Kinect、LeapMotion等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控制系统,智能手环更便携、低成本、可扩展,于是我们选择了手环手势控制作为主要开发方向。”他们希望通过整合现有的各种控制技术,使智能家具更简洁便利,从而应用于老人或残障人士这样的特殊人群。

“一个团结有力的团体对参赛至关重要。”康益菲表示,他们团队的几位同学经过两年多社团里的各种合作,经历各类大大小小的比赛,早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而省赛前一天的那场“战斗”,就是团队力量的最好证明。那时康益菲突然想到了一个给智能手环加上遥控PPT的功能,可通过动作感应识别,把动作转换为一系列指令,发送到电脑上。比赛迫在眉睫,大家又从未尝试过类似的做法,但依然从零开始,查文档、写代码、消除障碍,经过一晚上的分工奋战后,第二天凌晨,目标顺利完成。

“当时时间很紧张,代码也不熟悉,就是想试试看,真没想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完成了。”康益菲说。

除了这样让人激动紧张的“团队作战”经历外,一次焊接电路板的经历是令队员李志宏最为难忘的。由于参赛作品的PCB是由团队成员自己制作的,因此所有的元件都需要自己焊接。因为体积原因,大部分元件都是贴片封装的,他们只能用手焊接,难度很大。

“电路板的芯片引脚太多,焊接时不能连在一起,很容易出现短路,运行起来也难弄清哪里出了问题,”李志宏说,“有时候手只是稍微晃动一下,整个电路焊接就会功亏一篑。电路板来来回回焊接了十几次才成功。”

对他们来说,比赛中的酸甜苦辣已成为过去,收获将伴随他们不断成长。几位同学说:“目前物联网很多设计停留在实验阶段,真正应用于实际的数量较少,我们会不断完善设计,争取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为大家提供简洁、便利的服务。”

文字:记者团 王宇晖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